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技术与实体的硬制造者》

发布时间:2021-09-08 16:03:51来源:

导读 有技术和实体的“硬制造者”。光电研究院青岛R&D基地是中科院院所中第一家引进青岛的市场化研究机构。“我们不同于传统的科研院所,我们是

有技术和实体的“硬制造者”。

光电研究院青岛R&D基地是中科院院所中第一家引进青岛的市场化研究机构。“我们不同于传统的科研院所,我们是一个以‘效益’为衡量标准的单位。”青岛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吴斌表示,“效益”不仅代表社会效益,更代表经济效益,“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几乎成了吴斌在采访中的“口头禅”。

这家拥有137项专利的科研机构,自2012年正式进入高新区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就是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和项目的落地。他们称自己是技术和实体的“硬制造者”。

四个实验室的定位是“市场”。

2009年,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签订协议,共建研发基地,由青岛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青岛光电工程技术孵化中心、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青岛光电产业化示范园组成。

“2009年我们刚来高新区的时候,还是一大片盐碱地。”回顾创业初期的工作条件,吴斌印象非常深刻。现在,青岛光电学院整个校区占地65亩,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包括综合办公楼、科研楼、综合测试中心、产业孵化中心、学术合作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工作人员于文华带记者参观了园区内各种R&D成果样本。她说那已经是市里的科普教育基地了。今年5月17日,科技开放日有500多人前来参观,社会反响特别好。

参观者,因为青岛光电科技学院的科技成果既“高”又“接地气”,看起来特别“好玩”。“其他科研机构以引进了多少医生、申请了多少发明专利、发表了多少论文来进行自我评价。我们来青岛是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否完成技术成果转化并产生效益是我们衡量的标准。”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青岛光电技术研究院将技术资源优势与青岛、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紧密结合,建立了北斗导航、光谱成像、光电信息、激光探测等4个市场化研究实验室,聚焦航空航天、智慧城市、海洋光学等应用领域进行项目研发。我们在我市建成了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全面的光电综合加工中心,为企业加工调试技术设备。注册了全资产业平台公司,在平台公司和社会资本的参与下,成立了七八家企业,开展激光光源、北斗导航、激光再制造、三维场景重构、虚拟立体成像、太阳能新能源、特种飞行器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目前,实业公司注册总资本达4300万元。

太空微型相机成功“上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技术开发是青岛光电研究院的重要标签。来到青岛四年来,青岛光电技术研究所十几项科研成果得到转移转化。里程碑式的成就之一是太空微型相机已经成功“上天”。

2016年2月1日,中国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首次搭载在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监视相机由青岛光电技术研究院光谱成像研究室自主研制。它可以诊断卫星、航天器等的健康状况

据光谱成像研究室主任王新泉博士介绍,高光谱成像技术是一种新的信息获取技术,可以直接反映被观测目标的形状和光谱特征,揭示物体表面的物质组成。因此,除了航空航天领域,它还被广泛应用于考古、精准农业、刑侦、医疗、食品安全等行业。在现场,记者看到了一台物证搜查记录仪。肉眼无法辨认的黑布上的血迹,故意涂改的纸张上的字迹,都可以在“光谱”技术下显示出它们原本的形状。

同样实现量产的科研成果还有光电信息研究室的水下监控摄像头。他们高质量、可靠的水下专业监控摄像头,可以在低照度、水质浑浊的情况下,更准确地观察和操作。据了解,这类水下摄像头的质量以前基本都是进口的,而青岛光电研究所这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下摄像头是目前国内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已应用于我省近海牧场,可在水下500米处进行捕鱼、水产养殖拍照。

溢油监测系统是中国最先进的。

除了上天下海,青岛光电技术研究院的另一个标志性成果是与多家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利用研究院的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中有两个大型企业联合实验室,分别与光谱成像研究室和北斗导航研究室联合研制了国内最先进的溢油监测系统和室内定位系统。

一旦船舶、港口、采油平台等发生溢油。它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前,溢油监测依赖进口产品。青岛光电所海面溢油监测系统可实现设定水域的远程、实时、全天候、全自动连续溢油监测。通过与监测中心建立区域性溢油监测网络,可实时提供溢油监测数据、图像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系统可及时发布水域溢油远程报警信息,从而将溢油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由于卫星信号无法穿透建筑物,室内定位一直是个难题。据介绍,蓝牙室内定位技术是一种距离短、功耗低的无线传输技术。通过测量信号强度实现定位功能,可以将室内位置变成一个透明的空间,随时随地获取位置信息。这个定位装置比手机小,可以随身携带。消防员进入火场时,可以佩戴该装置,指挥中心可以实时了解火场人员情况。矿工下井前带上设备,一旦发生矿难,也能实时定位,及时搜救。此外,该技术还可广泛应用于隧道、停车场、大型商场等。

据了解,依托青岛光电研究所,中科院北斗导航中心已在青岛设立分中心,部分国家任务也已下放到青岛。作为北斗导航产业联盟和创新联盟的理事单位,青岛光电院在岛城组织了40多家北斗企业。

产品展示、全国北斗导航交流会、北斗大赛等活动,实现科研共享。去年,中科院科技网络服务计划落地青岛,首先应用于高新区的摆渡车定位。

AR技术将走出虚拟世界实现互动

在青岛光电院的发展战略布局中,项目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是三位一体的相互支撑。“科研是基础,转移转化是目的,科技服务是手段。没有好的手段,再好的科研成果也实现不了转化的目的。”武斌认为,如果与那些单纯搞互联网业务、虚拟经济的创客相比,他们有实验室、有生产设备、有团队、有优势专业,属于搞实体的“硬创客”。

青岛光电院旗下的光电研究院青岛研发基地技术转移中心是一个国家级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由青岛国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即中科院光电院青岛研发基地孵化中心运营,主要承担中科院光电院、青岛光电院的科技成果在青岛和山东半岛地区的产业孵化管理和技术转移转化工作。依托该机构,青岛光电院开展了大量的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成果挂牌交易、光电产业专业孵化等工作,其中挂牌成果已有20多项。去年10月我市举办了第三次科技成果拍卖会,会上的“标王”就是青岛光电院的“船舶污染气体排放在线检测技术”项目,以300万元的价格被青岛欧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竞得。此外,作为青岛市的技术合同登记点,这里已经完成了近3亿元的技术交易合同额。

青岛光电院打造的汇智桥光电创客空间是国家级众创空间,该空间孵化的青岛中科秀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得到激光探测研究室的技术支撑,主要从事激光三维场景重建服务,已和青岛、北京等单位签订了高精度建模订单,在文物保护、三维城市地图、数字旅游等方面开展广泛应用。在几次科技开放日上,学生们最热衷参与的项目就是带着VR眼镜走进各种虚拟的三维动态场景,VR的核心技术就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得现实建筑物、街道、动植物等物体的海量三维点云坐标和纹理颜色信息,然后用计算机生成一种仿真的模拟环境,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激光探测研究室的技术人员李锐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研发比VR更先进的AR(即增强现实)技术,将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中并进行互动,从而克服VR的眩晕感。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