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他们用科技点亮北京世博会

发布时间:2021-09-02 06:02:21来源:

导读 他们用科技点亮了北京世博会4月29日,举世闻名的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届博览会上,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无论是场馆建设、花卉养殖

他们用科技点亮了北京世博会

4月29日,举世闻名的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本届博览会上,科技元素无处不在。无论是场馆建设、花卉养殖,还是周边交通保障,都凝聚着工作者的智慧和才华,浸透着他们的辛勤汗水,隐含着他们的无私奉献。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让我们向在筹办世博会中取得非凡成就的工作者致敬,学习他们的创新创造精神,汇聚正能量推动改革发展,共创幸福和谐生活!

北京城建园林集团世博会花卉R&D团队负责人

李丽芳:引进、筛选、培育和开花的三年

从空中俯瞰,北京世界园艺博览园在五彩缤纷的花海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象。

很多人不知道,让这些娇嫩的花苗在相对寒冷的地区存活下来,如期开花,有多难。

“我们从2016年开始了‘寻花之旅’。”北京城建园林集团公司董事长于表示,要找到适合延庆自然环境的花卉,不仅要对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还要了解上千个花卉品种的习性、周期甚至遗传特性。

“我们努力筛选出既适应延庆气候,又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品种,让游客在园内欣赏到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在本届A1级世博会上,如何让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是李丽芳R&D队的目标。

2016年以来,李丽芳带领团队在距离世博园3公里的试验基地开展花卉品种试种筛选工作。在此期间,对花卉对延庆春、夏、秋三季气候的适应性和全年开花效果进行了持续测试和评价。最终筛选出1344个引种花卉品种中的1078个。

经过反复试验和测试,他们确定了每个品种的花期,确定了其育种方法和种植时间,并制定了详细的生产工艺。通过精准控制花期,春夏秋冬开了上千朵花。

“这些新品种将为博览会增添色彩,向大家展示最新的国际花卉品种,有助于推动整个花卉产业的推广和发展”。李丽芳说。

“延庆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早春有晚霜大风。”李丽芳说,“选择能在开园时开花的耐寒花卉,精准控制花期,是重点和难点。”

新几内亚凤仙花的花期一般在6月份,用燃油热风机和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可以“早开”,梅花多在早春开花,将花芽放入冷库控制温度可以“晚落”.通过对花期的精准控制,有40多种耐寒花卉达到了“早开”“晚落”的标准,达到了开花效果,在开园时拥有最美的花容。

开业期间,近300万盆花卉消费的保障是花卉种植的关键。去年9月以来,北京城建园林集团确定了一个32万平方米的大棚开展花卉生产储备,为世博会大规模花卉种植做“功课”。

“养花就像养婴儿。一定要细心、细心、耐心。当花朵以最美的样子绽放时,就是对养花人最好的回报。”李丽芳说。从养花到看花生长开花,是一个不断努力,收获满满的过程。

在李丽芳团队探索花卉研发的同时,她的同事陆广哲和吴昭辉也以两种方式带领团队寻找牡丹花王和开发水生植物。

从2017年开始,为了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牡丹花王”,吕光哲团队跑遍了河南、河北、天津等10多个地区进行优选,最终在菏泽找到了一棵2米多高的牡丹。如今,这200年的“牡丹F

和李丽芳一样,吴昭辉的团队花了三年时间在世博会上研究和培育水生植物。冬季,他们调查了延庆冰层的水深和冰层厚度;春季观察越冬红莲的萌发情况,调查何炅北岸原生莲的种植深度。经过3年的越冬试验,在吴昭辉培育出荷花、睡莲等12种水生植物,在崔倩池、沟谷湖、青羊岛、月影池等地已散养水生植物20多万盆。摇曳的身影让湖水更有灵性。

“为了这里的花草,我们数百名花草科研人员日夜奋战了整整三年。”他说这话的时候,李丽芳正在温室里来回走动,为集群栽培的花卉寻找改良措施。

无数的思想碰撞,无数的失败回来,无数的探索和改进。从研发生产到如今的百花齐放、春意盎然,李丽芳等科研人员用智慧、匠心和毅力,绘就了这幅世界园林的迷人画卷。

中铁十四局集团邢燕高速公路项目部负责人

刘晓:钻爆修复世界花园大道

北京世博会位于被称为北京“后花园”的延庆区,距离主城不远,直线距离约74公里。但是延庆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存在很远的地方,主要是因为通往延庆的高速公路比较窄,坡陡弯急,容易发生拥堵,引发事故。

这一切随着今年1月1日李静高速邢燕段的通车而改变。这条高速公路是为2019年世博会和2022年冬奥会而修建的,为来往于世博会的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李静高速公路邢燕段全长42.2公里,全线桥隧比接近70%。其中,石霞隧道是全线最难的“硬骨头”。途经北京市昌平区、延庆区,全长5.8公里,延庆区境内全长4.3公里。这是当时北京在建的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石霞隧道属于特长、超大断面公路隧道。同时,沿线地形变化较大,分布地层岩性复杂,围岩变化频繁。隧道穿过富水地区,与几个断裂带相交。复杂的地质条件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一大难点。

如今,虽然通车已有四个多月,但——中铁十四局集团邢燕高速公路项目部负责人刘晓对施工的点滴仍念念不忘。隧道于2016年4月首次开工

枪算起,刘啸和他的同事们在石峡长城下度过近3个年头。

刘啸说,挖隧道最怕遇到地下水和暗河。2016年,2号斜井还没进洞多久,他们就遇到了隧道涌水,钻头打进石头,地下水就沿着钻头涌了出来,打了大家个措手不及。

小规模的渗水和涌水还好处理,等到进入了隧道主线施工,有330米的区域都是富水层,饱含地下水。最高峰的时候,左线隧道每天涌水5620立方米,右线隧道每天涌水6280立方米。一个标准游泳池蓄满水,大约需要2500立方米水,这意味着,那段时间,每天隧道涌出的水差不多能注满5个游泳池。

刘啸说,隧道好不好挖,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在隧道施工中,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称为围岩。大家会给要开挖的围岩分级,从一级到五级,稳定性最好的是一级围岩,基本是坚硬的石头结构,在这样的围岩挖隧道,比较安全。五级围岩是最不稳定的,结构松散,开挖过程中,稍微不注意,就会坍塌。

从设计图纸来看,石峡隧道围岩基本是三级围岩,是相对稳定的围岩,但是实际状况往往是难以捉摸的。等到施工了才发现,前面的围岩实际成了四级或五级围岩。原本项目部设计采用爆破的方法来挖隧道,遇到地质破碎带,用挖掘机轻轻一碰,那些看似坚硬的石头,就土崩崩塌下来。

既要保证工期,又要保证施工安全,难度可想而知。为加快工程进度,他们加大科技投入,对现有的钻爆法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引入了水压爆破工艺。“石峡隧道7次下穿石峡野长城,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古长城的侵扰。因此,我们在有效减少爆破量的同时,增强爆破效果。”刘啸解释说,与传统的爆破方式相比,采用水压爆破工艺,能有效减少爆破粉尘,能从源头上减少扬尘污染的发生几率。

隧道建成后,作为北京市最长的公路隧道,为了避免长时间行车造成的视觉疲劳带来的危险,在石峡隧道内设置了200米长的疲劳唤醒段,采用灯光造景的形式,在隧道洞顶营造蓝天白云的环境,让驾驶人员一路精神愉快踏上世园之旅。

北京城建集团世园会中国馆项目技术负责人

罗党龙:架设超大拱梁 成就“锦绣如意”

万花簇拥之中,一柄温润如玉的“锦绣如意”向游客张开了欢迎的臂膀,这就是北京世园会的核心主场馆——中国馆。从入园广场中央远眺,数万根金属梁柱拼接而成的金色超大型双曲面钢屋顶覆盖下的中国馆,犹如一柄传递着中式典雅美的传统如意。

对建设者而言,“技术先行”是句老话,阐释的是技术因素在工程建设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如意造型的中国馆建设过程就像是一次充满挑战的技术比拼,肩负重任的“先行者”是北京城建集团北京世园会项目技术负责人罗党龙。

在中国馆施工现场,罗党龙每天步行距离都超过3万步,足迹遍布馆内的每寸土地。从西侧迎宾坡道开始,进入贵宾通道、贵宾厅、序厅、展厅……沿坡道上到二层展厅、观景平台,再从另一侧下来。周而复始,罗党龙仔细检查每个部位,不放过任何细节。

“技术活、精细活,我们干技术的就是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好每个细节。”罗党龙说。过去一年多里,他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这个拱梁跨度46米,起拱高度6米并水平前倾3米,是双曲面造型,结构施工期间,如何进行有效的模板支撑就是一个大的技术难题。”罗党龙指着地下室北侧超大弧形拱梁介绍说,“为了保证一次成型,我们多番研究模板方案,最后采用BIM技术建模,在模板厂预加工钢模板,再运到现场组装支模,最终成功浇筑了这个拱梁。”依靠国内领先的BIM技术,中国馆仅用95天就完成了670根基础桩、800余吨钢柱钢梁、6000吨钢筋绑扎等施工。2018年1月,中国馆成为北京世园会园区第一个实现结构封顶的场馆。同年,“中国馆工程施工BIM技术应用”荣获第七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施工组一等奖。

“钢结构吊装多达1万个吊次,平均每天要完成约200个吊次的安装,两榀桁架之间横杆数量超过50件,安装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不然会影响整个幕墙施工。”看着巨大的钢结构如意龙骨,罗党龙感触颇深。如意造型的弧形双曲钢屋面包含了1.2万根钢构件,而且134 榀主桁架、5400根次梁、2184根拉杆和696根水平支撑杆的焊接位置、角度都不一样,单是焊缝长度就超过了10公里。

“去年4月20日,我们就在园区率先实现了钢结构合龙,但接下来的屋顶玻璃幕墙深化设计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罗党龙所提到的幕墙深化设计,指的正是如今在雄伟的金色屋脊上闪耀光彩的玻璃幕墙。“虽然深化设计的时间有所延长,但也提高了设计的精确性,确保了天玻璃幕墙施工的一次成功率。”

罗党龙向记者介绍,中国馆幕墙共有4654块外立面玻璃,其中包含1058块光伏发电玻璃,每一块尺寸和规格都不相同。为了确保都精确安装到位。项目团队为整个屋脊建造了完整的幕墙安装BIM模型,给每块玻璃设计编号,最终使4654块玻璃均一次调运安装到位,在寒冬来临前顺利实现整个工程的封顶封围。

“去年秋季是中国馆建造中的施工高潮。”回忆起最紧张的施工阶段,罗党龙说,“幕墙施工、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室外铺装,8个专业同时交叉作业,这是真正的大兵团作战。”秋天3个月的黄金施工季,项目团队完成了63台空调机组及风机设备、209台配电箱、2.35万米电缆、18.5万米的电线、7200平方米水刷石墙面和1.2万平方米胶黏石地面等的施工,顺利达到移交展陈条件,成为园区首个亮相的场馆。

“中国馆在北京世园会上代表国家形象,打造这柄‘锦绣如意’是我们的责任与荣耀。”罗党龙自豪地说。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