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互联网金融还能被爱吗?

发布时间:2021-09-14 00:07:22来源:

导读 互联网还能被爱吗?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经营风险和欺诈风险的暴露,一些曾经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欢呼,宣传互联网公司颠覆银行的专家们换了

互联网还能被爱吗?

随着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经营风险和欺诈风险的暴露,一些曾经为互联网金融的春天欢呼,宣传互联网公司颠覆银行的专家们换了口,大谈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和规范。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央行近日表示,将牵头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如果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积累和暴露的“下一年”,那么2016年将是融合创新之年。

跨境VS跨期

未来几年,P2P和第三方支付“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这是我2015年1月演讲的核心观点。虽然当时看到了语音逻辑,但没想到这么大范围这么快P2P就出了这么大的问题。事实上,监管缺失的P2P网贷似乎引发了局部系统性风险,三分之一的平台出了问题。泛亚、金赛银行、易人宝相继停止回笼资金,动辄上百亿。引发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最高层的关注,金融风险的突发性和外部性再次残酷地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央行率先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的直接原因。

国内外无数事实证明,缺乏规范的融资必然导致灾难。好在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众筹管理办法,否则众筹将成为又一个P2P。中国在很多领域都缺乏人才,但骗子却不缺。互联网在带来信息和交易便利的同时,也给骗子插上了翅膀。

当然,欺诈者只是互联网金融进入者中的少数,主流金融机构也会出现欺诈行为。更多进入者的动机是探索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拓展个人和公司的发展空间。这些公司中,有的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如支付宝、微信支付、JD.COM众筹等,更多的是在享受跨境进入的快感后默默咀嚼跨期亏损的风险。基本逻辑是收益的现期性和风险的滞后性是金融的内生特征,跨期套期保值对金融本身是内生的。没有对这一点的洞察和回应,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以快速的规模扩张来掩盖稀释风险,让一些公司走上了庞氏骗局的邪路,尽管其初衷并非如此。这类公司出走的原因是无知,而不是无耻。

“跨界容易,跨期不容易,要做要珍惜”,笔者曾提醒从业者。

海水VS火焰。

在主流金融机构眼中,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随着经济下行,信托风险开始暴露,刚性赎回难以为继。中信高管纾困丑闻让证券公司颜面扫地,网上开户和网上佣金竞争正在挑战证券公司依赖牌照渠道盈利的传统模式。激进的保险公司开始偏离担保功能,依靠投连险和万能险走上“融资投资”的风险路径。竞争增加了资本成本,但高收益资产很难找到,风险也越来越大。即使是最稳定的商业银行也面临着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有传言称,银行业集体要求银监会放宽拨备覆盖率比例。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不亚于大型商业银行,银行资产质量也比报告中的数字差,这是公开的秘密。2015年4月,全球最受尊敬的公司之一通用电气等集团混业经营的大公司宣布,将在未来两年剥离价值3630亿美元的GE Capital大部分金融业务,以期更加专注于高端制造业。

另一方面,中国民营企业在过去两年里在金融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除了BAT等互联网公司,大连万达、TCL、泛海控股等大公司也提出了自己的金融业务战略和架构

作为一家沉浸于风险管理多年的主流金融机构,目前仍面临利润增速下滑的趋势,一些激进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甚至可能出现亏损或倒闭。新进入者的竞争优势在哪里?以信用创新为名向小微企业发放大额贷款的个别银行正遭受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曝光,不良贷款的核销可能会吞噬过往利润。基于电商平台,号称用大数据模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小额贷款。不仅利率是银行的两倍,五年的规模也只有300多亿元。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有效的风险控制模型,其信用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正在探索和优化中。公开宣布的4000亿贷款实际上是在五年内累积的。

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短期内难以大幅改善经营状况已成定局。客户的主要银行和开发该模型的互联网公司都没有找到理想的风险控制模式。没有金刚钻,新进入者眼中的蓝色海洋可能是一个火坑。

金融创新VS监管套利。

余额宝、支付宝、微信支付、Fund.com等互联网公司提供的金融服务,不仅让习惯了主流金融机构传统服务的客户眼前一亮,也给主流金融机构的业务和理念带来强烈冲击。公司立足用户痛点,通过应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推出新服务、方便快捷的客户体验以及免费甚至补贴的推广方式,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余额宝并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产品。许多银行产品可以提供相同或更高的收入。但是,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2014年春节前后,很多银行家表示无法理解。

余额宝吸引客户的是高于存款的收益,也是产品背后的理念和精神。“真正重要的是眼睛看不见的”。基于“用户思维”的便捷流程设计、基于网络普及的长尾客户大聚集、基于客户心理需求的及时反馈,都是prime bank没有太重视的因素。余额宝受欢迎的最低原因是它通过储蓄存款转化为机构存款为客户创造价值,所有参与者(客户、阿里、基金公司、存款银行)无缝连接,共享价值。余额宝不仅仅是一个新产品,更是一种新模式、新思维。

金融创新只能解释近两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因素是监管套利,包括支付宝余额宝。监管鼓励创新,形成套利,助长欺诈。许多大公司已经宣布进入金融领域。除了主业发展的瓶颈,最重要的原因是监管宽松带来的套利空间和自建金融带来的融资便利。

互联网金融VS Fi。

nTech

Gartner报告《迈向数字化未来银行》指出,“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以外地区并没有严格定义”。在英国,类似的业务被称为Alternative Finance,在严格的金融监管下处于边缘和补充地位 。在美国,业界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改善金融服务称为FinTech,金融科技融合的情况和中国类似,“银行想成为科技公司,科技公司想成为银行”,FinTech产品和服务成为华尔街近几年关注的焦点,如PayPal,Square,Lending Club,Prosper,Sofi等。实际上,国内很多所谓的金融创新,是借鉴美国公司的实践,在中国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快速发展起来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便利也埋下了风险隐患。由于美国对科技公司和主流金融机构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Fintech在美国并没有像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样发展迅猛,也没有像中国这样似乎已经引发局部系统性风险事件。

由于互联网金融领域连续发生风险事件,一些公司开始与互联网金融切割。2015年10月20日,在京东金融成立两周年会议上,CEO陈生强称京东金融现已将自己定位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随着前两年酿下的风险逐步暴露,估计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改口。同时,随着监管逐步到位,依靠互联网金融的幌子进行监管套利的现象将会减少,科技金融创新将回归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本源。互联网金融颠覆银行等说法也许不会再出现。

冬天VS 春天

央行近日关于支付账户和网络贷款的文件面世后,业界普遍认识到,监管部门的态度已经由宽松转向审慎。事实上,市场更早地看到了趋势,从2015年三季度开始,网络贷款投资人的投入额度和久期明显下降,网络融资成本明显上升,创业公司高估值融资状况发生逆转,在VC和PE眼里,一些业务和公司由掌上明珠变为烫手山芋。央行牵头开展互联网金融领域专项整治的消息传出后,一些业内人士声称,互联网金融的冬天过早到来。

其实,这些大部分是迷雾,所谓互联网金融的冬天,其实是打着互联网金融幌子获取监管套利的投机者冬天。在野蛮发展过程中,多数网络贷款已经偏离了Peer to Peer的本源,借助资金池走上了融资投资的类银行之路;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走上套码和挪用客户资金的歧途;一些互联网公司消费贷款以赊销的名义将风险转移给银行,所以招行和交行停止了此类信用卡付款业务合作。所有这些都与金融科技创新没有太大关系,更大程度上是监管套利。在风险频发后强化监管和规范,给野马套上笼头,是保护投资者和从业者的必然选择。

国泰君安林采宜提醒“:在通缩时代,资产 价格缩水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大类 资产配置应该注意回避高风险资产, 现金为王是主要配置策略。”

(作者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观点)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