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一线监管严审上交所年报《抓铁有迹》

发布时间:2021-09-11 16:07:13来源:

导读 一线监管严格审核上交所年报,“抓铁有迹”。发出了200多封信,全部公开;提出问题4000余个,所有审计问询函均公开;拟提请中国证监会关注

一线监管严格审核上交所年报,“抓铁有迹”。

发出了200多封信,全部公开;提出问题4000余个,所有审计问询函均公开;拟提请中国证监会关注或进行现场检查的重大风险公司超过40家;计划对20多家公司提起纪律诉讼.这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的审核。深思熟虑,防控风险,深化落实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是上交所的监管基调。上市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审计监督是上交所深化落实一线监管机构责任的实际操作,要抓铁,在石头上留下印记。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发现,上交所年报审计形成了“行业组为审计主体、年报组为业务支撑”的联合工作机制,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实践证明,这种重点明确、点面结合、广度深度结合的审计监督是有效的,年报审计更充分地揭示了公司的风险。不少年报审计意见直指重点,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广泛认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虽如春暖花开,或如秋风扫落叶,始终守护着市场向可持续健康方向发展。

上海证券交易所年报《体检》

目前已发出近200封信,提出问题4000多条。所有审计问询函均已公开。根据年报审查情况,上交所拟提请证监会关注或进行现场检查的重大风险公司超过40家。还计划对20多家公司提起纪律诉讼。2017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审核结束,上交所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重大体检”交出成绩单。

上交所上市公司年报事后审查是上交所监管部门一年一度的“大动作”,今年更是如此。上交所各监管部门行动起来,相互配合,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上市公司年度“大体检”。据上交所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上交所正在对不同行业进行重点监管。据此,上交所年报审查机制以“行业集团为审查主体,年报集团业务为支撑”。行业团队明确重点审核公司名单,提前梳理公司情况,深挖问题和潜在风险,建立健全问询函撰写发送机制,提升问询质量;年报团队重点统筹安排审核、业务培训、疑难办理、情况总结等。

具体而言,各行业集团提前建立了“行业、会计、法律”三位一体的审计机制,并根据整体年报审计方案的要求,结合集团内各公司的行业经营情况,形成了集团内具体的审计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机制和集团内各公司的行业、会计、法律审计师。活动期间,集团行业负责人和骨干成员认真核对每一封信和回复,确保审核问题专业、准确,使公司披露的信息对投资者有用,不给公司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行业组通过专题讨论、周会等方式实时监督掌握审核进度,确保组内审核按时保质完成。随后,行业团队总结了年的审计情况

“强调质量、风险防范和强烈的责任感是我们年度报告评审设定的目标。如何有效发现审计问题,也有一些方法,包括年报和临时公告相结合;财务信息与行业信息相结合;公司管理与公司治理相结合;二级市场信息披露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监督询问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上交所年报审核组组长介绍。

总的来说,根据审计,上海股市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经营稳健,业绩优秀,经营规范。蓝筹企业深度参与产业、转型升级,新经济企业快速发展、引领创新,不愧为新时代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同时,在本次审计中,上交所重点加强了对创业公司的“探底”,年报中发现的问题更加集中,隐藏的风险也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市场也认可了交易所年报的审计质量。其中,不少年报问询函被专业人士讨论分析并被媒体广泛转载,对帮助投资者准确了解公司实际情况、发现潜在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线监管“抓铁有迹”

上交所年报审查不是突然的努力,而是准备充分、准备充分的监管行动。数据显示,首先,去年底、去年初以来,上交所多次召开会议,形成年度报告审查总体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和具体实施措施。其次,上交所还全面梳理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根据监管经验和相关判断标准,全面梳理形成了审计清单和重点审计事项。同时也梳理了各行业领军企业、新企业、新兴行业等优秀公司的情况,对好公司的经营质量、披露质量保持必要的关注。三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前启动年底突击交易重点监管。提前预判,加强公司和中介机构对重点风险公司和重点风险事项的监管。比如,在证监会指导下,对部分空壳公司等风险公司的年终突击交易提前实施重点监管,约谈相关公司和中介机构,提升其规范意识;同时,公众问询将增强市场意识,促进优胜劣汰。最后,上交所还提前组织全市场培训。在年报编制前,组织全市场信息披露和财务人员培训,讲解政策、解疑答惑、提高标准和信函质量,组织全市场约6次培训,累计培训4000余人次。

对于如何选择公司审核年报,上交所监管部相关负责人从财务业绩、行业及经营、公司治理、控股股东、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年内股价波动较大的公司及媒体舆论等几个维度进行了介绍。

关注度较高的公司,由行业小组和年报小组共同选定。比如,从行业经营的角度考虑,金融强监管、地方政府陆续清理隐形杠杆的背景下,对于合作对象主要为地方政府的上市公司或相关业务,如一级地产开发、产业新城、PPP项目等,或受到一定影响,在审核中保持了必要的关注。再如,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考虑,在流动性趋紧的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的风险爆发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信用风险,结合股东质押情况、公司资金流向和媒体报道,梳理出需要重点审核年报的公司。同时,除了风险公司外,审核中也会关注一些经营运作较好的行业龙头公司,主要是通过年报审核,引导公司充分披露行业信息,突出公司的优势和亮点,支持公司聚焦主业、提升质量。

上交所此次年报审核的重点亮相,也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交易所一线监管大棋局中的一次重点实操。

上交所在沪市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整体分析报告中也明确提出,切实全面加强交易所一线监管,防范和化解公司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以防风险、提质量为目标,在推动上市公司聚焦主业,规范经营,提升经营质量的同时,继续保持全面依法从严的监管态势,重点加强对各类风险公司的监管,做好风险预判,严防个案风险外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对违法违规行为敢于重拳出击、果断亮剑。同时,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现场核查的深度和广度,做好财务质量监管,严厉打击财务造假行为。此外,上交所还将持续推进科技监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高监管效能。

可以说,此次年报审核,是上交所落实一线监管主体责任的一次重要行动,是上交所在新的监管形势下,积极主动适应新的监管职责要求的一次重点检验。事实证明,这次交易所一线监管的重头戏中,上交所的专业和专注赢得了市场和投资者的认可。仅粗略观察即可发现,目前还有多家沪市上市公司仍在组织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甚至有被问到“核心痛处”的上市公司,已经多次公告延期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对一些回复问询不到位甚至是敷衍了事的上市公司,上交所已经对其进行二次或三次问询。据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长时间不回复问询函的、对问询回复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的,交易所将继续以信息披露为最有利的抓手,通过不断督促其披露相关信息,充分向市场提示相关风险,对于确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将提请启动现场检查等系列监管措施。

“认真的人做认真的事”

近期,《凌晨三点不回家》的微视频几度刷屏,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引发热议。对于上交所年报审核的一线监管员来讲,年报集中披露的时期,也是他们披星戴月而归的时期。“4月27日,我是半夜12点多下班离开交易所的,而有同事是到了28日凌晨3点半才下班回家。”上交所某行业监管组组长介绍。身在年报审核监管的主体部门,面对4月27日晚间,一大批上市公司特别是部分监管重点关注的公司“压哨”发布2017年年报,行业监管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

同样,在年报小组,上市公司年报密集发布时期的工作节奏,也是紧锣密鼓,甚至是难以有空闲的时间。“我们戏称自己为‘白瘦美’:白是因为年报审核期间,基本晒不到太阳,在交易所的工位前一干就是一整天,回家时已经天黑甚至是夜半;瘦也是因为近期的工作压力,年报审核责任重大、意义深远,不敢有丝毫懈怠,‘为伊消得人憔悴’。”上交所公司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调侃道。

采访观察上交所一线监管人员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状态,也确实可以感觉到一线监管形势下,结合年报审核的重点任务,其工作之紧张有序不是虚言。一般而言,一线监管人员在年报审核期间,是“多线作战”:日常性的监管工作还不能放下,年报审核又是重点任务,于是只能双管齐下,日常信披和年报审核两手抓。特别是年报审核任务,内容繁琐、耗费时间,也只能向自己要效率。不过,对于这样的监管状态,一线监管人员也习以为常,甚至也能使出巧劲,例如年报审核和日常信披之间的相结合、行业信息与个股经营之间的相结合等等的关系,使用得巧妙,可以让日常工作和年报审核工作,都从中受益。

当然,上交所在一线监管中,也摸索出很多监管的“巧劲”。例如,今年年报审核中,上交所更加注重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2017年沪市财务报告中,有6家公司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10家公司被出具“保留意见”,相比去年的5家和7家均有所增加。同时,有19家公司内控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去年则为13家。这两类非标意见的增加,体现了证监会近年来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监管成效,中介机构的“看门人”意识有所增强,会计师对于审计意见的出具日趋谨慎,不再对以往的“顽疾”讳莫如深。根据此种状态,上交所在部分重点公司年报的审核上,也巧妙地借助约谈中介机构,乃至是同时但分别约谈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以此将监管的力量发挥到位。

不过,强化交易所一线监管的大背景下,上交所上市公司监管一线工作人员的压力正在与日俱增,新的违规乃至违法手法层出不穷,以信息披露为抓手的监管,需要面对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例如,上交所在本次年报审核中,事前重点关注了年底突击交易、突击保壳等的情况。据介绍,目前突击交易、突击保壳的“猫腻”大有不断前置的情况,即以前是年底突击交易,现在是三季度甚至是二季度等就开始上演虚增收入、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的“闹剧”。另外,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反映的会计准则的适用问题仍比较突出,也是上交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监管面临这样的“合规但不合理”的新问题,除交易所紧抓的信息披露以外,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各方主体的作用,形成合力,还需要更多的讨论与探索。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