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 正文

增加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需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1-09-08 22:03:30来源:

导读 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上升需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昨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根据103010,截至2015年末,

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上升需要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昨日,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根据103010,截至2015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94%,利息贷款率为4.69%。逾期贷款较上年末增长56.52%,占贷款余额的2.8%。

根据2015年三季度末央行对31家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的大中型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在整体不良率上升700%的严重冲击下,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将从13.32%降至9.53%。基于此,《报告》认为以31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具有较强的缓解宏观经济冲击的能力。

003010指出,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仍在上升。同时特别指出,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加速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银行信贷投放积极性,具体表现为司法和执法对债权人权益保障不足,企业间故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增多,部分地方政府对银行债权保护不力。

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负担更重。

截至2015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4319亿元,已连续第17个季度回升。不良贷款率为1.67%,比上年末提高0.43个百分点。

103010还披露,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息贷款余额4.4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8万亿元,有息贷款比例4.69%,比上年末提高0.71个百分点。银行业金融机构逾期贷款2.8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1万亿元,增长56.52%。逾期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8%,较上年末上升0.7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报告》认为2015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银行信贷总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债务风险事件明显增加,但总体风险可控。

然而,非金融企业的债务风险仍在上升。非金融企业的债务负担沉重,高负债率使很多企业失去了扩大债务融资的能力。部分企业靠“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勉强维持,容易引发企业债务风险,并可能沿着债务链和产业链蔓延。此外,产能过剩行业和部分地区企业之间相互保险、共同担保的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交叉违约和风险传染,更容易引发或加剧企业债务风险。

此外,银行表外业务持续增长,潜在风险依然存在。截至2015年末,银行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资产负债表总资产的42.41%,比上年末上升3.07个百分点。003010指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管理仍较薄弱,表内外风险可能发生交叉感染。

2015年底,央行组织开展了2016年大中型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测试对象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31家大中型商业银行,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其中,信用风险敏感性压力测试以不良贷款率、整体信贷资产违约或损失、7个重点领域(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两高一盈”行业、房地产贷款、长三角地区贷款、客户集中度、表外业务敞口、表内外理财产品敞口)为压力指标。

测试结果显示,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

除银行外,一些具有融资功能的非金融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担保公司等,由于内部管理不善,外部监管不足,风险频发。

一位国有AMC高管向《上海证券报》记者坦言:“随着经济下行,银行资产质量面临压力。金融机构管理不善肯定是原因之一,但我个人认为不是主要原因。由于地方保护主义抬头,金融机构债权得不到保障,司法保障不完善。有的案件不成立,不审理,不判决,判决后难以执行。这些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报告》开设了一个名为《报告》的专栏。指出部分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恶化是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加速反弹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银行信贷积极性。

003010指出,一个地区社会信用环境差,信贷资金损失率高,流动性差,银行资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会使区内外资金失去信心,造成资金外逃,从而经济与金融的关系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必须努力改善当前的金融生态环境。具体而言,必须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守信文化建设,同时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摒弃地方保护主义。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