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动态 > 正文

让科学之光更加闪�

发布时间:2021-08-31 12:02:19来源:

导读 让科学之光更加闪耀他们不断进取,寻求超越,打造闪耀的“民族名片”;他们忠于理想,勇于创新,在世界前沿的科研领域探索中国答案;他们淡

让科学之光更加闪耀

他们不断进取,寻求超越,打造闪耀的“民族名片”;他们忠于理想,勇于创新,在世界前沿的科研领域探索中国答案;他们淡泊名利,持之以恒,愿意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做“点灯人”.

这些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以责任、毅力和担当,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展现了科学家精神的蓬勃力量。

不断超越,让世界见证“中国速度”

时速300公里的动车组使我国铁路客运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CRH380A动车组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行试验最高速度,时速486.1公里;“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上以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运行着世界上最高的高铁运行速度.

进入高铁装备行业十几年后,她主持研发了几代高铁列车,以惊人的数字刷新了世界对中国技术和速度的认知,为全球高铁运营树立了新标杆。

她是中国高铁设备行业唯一的女总工程师。CRRC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梁建英身材高挑,眉宇间浓眉大眼,让人无法将她留在人群中。

是什么让梁建英不肯停下来超越?“广袤的土地,巨大的客流,复杂的地貌和国家的支持,你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为这个国家和时代感到惋惜。”她是这么说的。

创新之路并不平坦。

在全国各地“复兴号”线路测试的一年半时间里,梁建英的R&D团队保持着这样一个习惯:凌晨4点开始准备,白天跟车测试十几个小时,晚上整理当天的测试数据,制定第二天的测试计划,每天休息不超过5个小时。

最热的时候,车内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最冷的时候,试验场只有零下20摄氏度。

如果你不做出贡献,你就会成功。经过四年多的艰苦研究,车辆阻力降低了12%,噪音降低了4到6分贝,稳定性指标达到优秀水平.2017年,全面优化的复兴号动车组问世。

继续走,然后爬上顶峰。现在,梁建英的团队致力于解决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列车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将飞向世界前列。”她对未来充满信心。

忠于理想,勇于走实践创新之路

作为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核电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跨越。

核电安全很重要,稍有差错就是“万无一失”。提高安全性是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华龙一号”总设计师吉星自研发之初就设定的首要目标。他带领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主被动结合”安全体系、双重遏制等技术,为核电站打造了多重保险。

但由于工程量大,技术专家担心工期不能按时完成,倾向于保守设计。就在这个计划即将被否决的时候,吉星庄严地宣读了已经准备好的发言稿:

“建设完全独立的核电站是三代核电人的梦想。它应该有更高的目标,我们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

抗震是核安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吉星团队将华龙一号的抗震能力设定为0.3G,为世界最高水平。项目起初计划采用进口应急柴油机配电柜,但国外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未能满足抗震要求。

突如其来的变化并没有让邢军

在智能产业领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陈也在挑战创新,以期构建以中国技术为主导、开放共赢的新型产业生态。

这位“80后”带领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深度学习处理器芯片,命名为“寒武纪”,寓意着随着地球生命爆炸的时代到来,人工智能的未来。

一副薄框眼镜的背后,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想法。陈曾在论文中将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命名为“点脑”。在国际会议上,外国同行总是被这个名字折磨。“但是对他们来说更有吸引力,因为以前没有汉语发音的结构。”他说。

得益于他的技术创新,寒武纪智能处理的能效是传统芯片的近100倍,可以在手机上实时、高效、节能地实现机器视觉、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搜索等关键智能应用。目前已应用于华为Mate10、荣耀V10、P20等数千万部手机。

2016年,寒武纪被世界互联网大会评为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之一。

愿用科技之光给予和照亮学生的心灵

从青春到银发,他始终坚守一个平台50年。

在他执教过的一万多名学生眼中,他是一位从不缺席的“劳模”教授。

现在他已经80多岁了,站在讲台上依然精神饱满。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值传热专家,Xi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他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行业。

不仅“不能耽误学生上课”,还要做科学研究,把研究成果推向地面。陶文铨像海绵一样挤出时间,早上9点投入工作,学生们仍然可以在凌晨3点收到他的电子邮件。

他多次谈到数值传热课程,陶教授每次都试图介绍新的内容。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他称自己的课程“前途无量”。教室里有364个座位,但还是有“买站票”的学生,于是他买了20个小马扎,课前摆好放在教室里。

甘为人梯,桃李满园。他指导过的学生中,已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多位国家栋梁和优秀人才。还有更多的学生受他影响,扎根西部,服务地方。

有人坚守讲台传道授业,有人走出教室躬身科普。2015年,一座农村中学科技馆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落地,物理老师黄才发兼任起“馆长”,把这份义务工作当成事业般干得起劲。

光是体验展品还不够,机器人组装比赛、无人机试飞体验等活动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这些乡村学生的课后时光。

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这个当时还在跟贫困斗争的小县城,有什么在悄悄改变着。

打开科学之门,播下梦想的种子。寻乌中学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物理学习热潮,各类竞赛成绩多点开花,毕业生接连考取北大清华,到更高的学府逐梦。

科技馆不仅造福了寻乌中学的学生,黄才发还把它送到更偏远的村小。田间地头,汽车难走,他就骑一两个小时摩托车,背着驮着也要把展品带去。

他说:“我自己是农村娃,我深深理解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和渴望,我愿当一座让他们通往科技殿堂的桥梁。”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