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 > 正文

加快IPO审核首月从严到细的节奏

发布时间:2021-09-15 22:07:36来源:

导读 从严细节奏加快首月IPO审核。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证监会发展和审查委员会共审查了24家企业的初始申请,其中12家获得批准,通过率为50%。

从严细节奏加快首月IPO审核。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证监会发展和审查委员会共审查了24家企业的初始申请,其中12家获得批准,通过率为50%。专家认为,2018年,IPO审核的形势将不止于混乱,严格有序,实力占上风。与往年相比,IEC的工作将加快步伐,严格细致,力求真实准确。审计准则从企业内部源头切入,问题更加具体细致,把握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确保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IPO审核呈现新特点。

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审核公司总数为24家,通过12家,通过率为50%(不含取消审核的公司);驳回10件,驳回率41.67%。2017年共审核首发申请488份,获批380份,IPO通过率77.87%。

“从IEC对12家被拒绝企业的提问来看,关注的重点是信息披露是否存在缺陷、财务指标是否异常、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实际控制主体等。”据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介绍,新的变化是,今年1月12日,证监会正式明确了三类股东的IPO审核标准。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清理三类股东将成为首要任务。对于审计而言,有必要探索和完善对三类股东进行穿透审计的方法。同时,发审委提出了更为详细的问题,对包括报表、信息披露、业务等在内的细节进行了严格控制,加强了对参会企业盈利能力的关注。此外,自去年12月以来停止审核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随着今年IPO回归常态化,这一现象可能还会继续。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认为,近期的审计会议将更加关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资本运营和会计处理,对会计明细和权益变动给予更加严格的审查。

“这个审计委员会的新特点是,在整个报告期内非常重视合规性、财务真实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以及可理解性。”田表示,本次发审委委员不受净利润、先例、预审员的判断和初审会议的影响,具有独立性、专业性和责任感。

华中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袁表示,2018年以来,审计委员会关注的重点主要包括:公司现金流的稳定性、产品或业务的毛利率、买方供应关系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关联交易占比相对较高以及定价是否公允、股东参与新三板公司多轮融资的合规性、场地等租赁经营的财产证明的完整性等。

袁表示,在这一过程中,IPO审核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以往审核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数据和环保标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公司盈利能力的真实性、关联交易利益转移情况、守法经营情况、股东是否通过不正当手段影响公司经营决策等。

“三类股东”渗透审计将不断完善。

17日,4家新三板公司申请IPO,但3家被拒绝,1家被搁置,引发市场关注。

南山投资创始合伙人周云南认为,从整个新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的情况来看,这并不罕见。新一届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标准对所有参会企业都是一样的,但新一届发行审核委员会更注重信的一致性和“信”的处理

“新三板交易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盈利能力和清晰的财务真实性,这与IEC的审查重点是一致的。”据田介绍,目前,发审委对新三板企业的审计重点与其他企业没有明显区别。但新三板公司在申请IPO时面临的问题往往比较特殊,包括财务指标对比、做市商与国有股转让、信息披露不一致、200多名股东问题、“三类股东”问题等。然而,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的股东问题并不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而是新三板市场的现象。

潘向东认为,从三家被否决的新三板企业的问题来看,发审委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股权信息是否透明,比如几个实际控制主体之间是否存在横向竞争,是否都是供应商和股东,债权债务关系等,这说明发审委今年更加关注新三板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破坏公司稳定的行为。

关于具体政策的落实,潘向东表示,证监会已就三类股东作出明确表态。早在2015年,新三板就接受了“三类股东”的进入。随着近年来新三板企业申请开会数量的增加,“三类股东”规模扩大,信息不透明。新三板企业要想通过考核,首先要清理这“三类股东”,这在成本和运营上都有难度。如果交给监管部门彻底审核,最终结果可能导致考试终止,新三板的出勤率短期内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袁认为,在“三类股东”问题澄清后,所有三板公司在退板或去主板IPO时,都必须认真澄清“三类股东”是否符合要求。但为了满足要求,三板公司IPO时间期限将有所延长,这将进一步考验公司是否有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和稳健发展的持续性。对拟IPO公司的测试也是一个时间过程,对市场和投资者都是有利的。

“严谨细致”的材料贯穿全年。

“今年新股发行情况众多但不乱,严格有序,以力度为准。”田认为,与往年相比,发审委的工作会有所加快,但态度严谨细致,真实准确,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保障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袁认为,严格审核、严格准入上市公司仍是今年审批会要坚持的原则和底线,但IPO常态化应该是市场和监管的共识。在IPO标准和审计态度上,坚持了中国证监会发布的所有法律法规和公司必要的财务指标。目前,IPO的标准和审计态度不会改变。公司能否通过取决于自身的质量、合规性和风险控制水平。

“今年是抗击风险的关键时期。

新股发审态势只会趋紧。”潘向东认为,目前发审委的审核标准大体上延续2017年年末的标准,但是在提问上更加具体、细化,抓住一切可能的风险点。有些公司报表大的方面没有问题,但是某个细节部分存在风险可能导致被否或暂缓。此外,今年发审委更加关注股权信息,从源头上遏制实际控制人和关联方相互利益输送的行为,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从这两点可以看出,今年发审委的审核态度会更加严格,不放行任何一个问题企业,在审核标准上从企业内部源头切入,更加一针见血。

对于拟IPO公司来说,袁绪亚认为,坚持高标准和严要求,在更多的细节及信息等方面要达标透明,既要做到能审核通过也要做到让市场乐于接受。对于中介机构而言,一定要发挥好专业服务和勤勉尽责的职能,为IPO公司提供真正的专业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同时更以与时俱进的积极进取心态,不断学习和掌握IPO各项法律法规,提高专业服务能力,为所服务公司积极负责。

“从今年发审委提的问题可以看出,对发行人和保荐人等中介的审慎意识有更高的要求,加之证监会加大了问责处罚力度后,不少拟上会企业撤出申请,反映出拟上市企业和相关中介机构在发审委审核质量提高的同时,自身也在提升对质量、品牌的审视。”潘向东认为,一方面企业自身需要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而另一方面包括保荐机构在内的中介机构则需要勤勉尽责,加大其责任,切实发挥“看门人”作用,秉承执业独立性,发挥好鉴证把关作用,以高标准在发审委审核之前把好第一道质量关卡。

田利辉建议,拟上市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真实公正地衡量自身是否符合过会上市标准,不要存在欺瞒或侥幸的心理。相关中介机构要努力遴选并服务优质公司,要避开和放手不良企业。同时,拟上市企业准备好被现场检查,相关中介机构要准备好会前超纲培训;由于发审节奏的加快,拟上市企业以及相关中介机构要准备好应对匆忙上会,客观冷静沉稳地汇报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说服发审会委员自己符合标准的现实和能够为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的前景。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