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码 > 正文

提升孵化器规模和功能 变孵化器为孵化器

发布时间:2021-09-05 08:02:30来源:

导读 提升孵化器规模和功能,变孵化器为孵化器。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一,有着靠近广深莞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优势。在石化、能源、电子信

提升孵化器规模和功能,变孵化器为孵化器。

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之一,有着靠近广深莞科技创新走廊的地理优势。在石化、能源、电子信息等行业也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惠州如何抓住机遇,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提升创新发展动力?记者采访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江林。关于集成开发。

惠州与广州、深圳的融合主要是产业融合。

“在市场上配置生产要素,最重要的是吸引人才、使用资金、落实好科研政策。”江说,深化与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项目合作,是近年来许多城市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探索的经验。

惠州毗邻广州、深圳、东莞,地理优势十分有利。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城市,如何与大湾区的其他城市融合是非常重要的。惠州要做好自身定位,尤其是科技产业领域。介绍了哪些类型的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来培育和引进,才能最终提升惠州本地的技术创新能力?按照江林的说法,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9市、港澳台2市”的综合体,国家的大政方针是需要这11个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首先要求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珠三角九市率先融合,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而不是同质化竞争。

“融合的第一步首先是惠州与广州、深圳的融合,主要是产业的融合。惠州有比较大的石化和电子产业。”江林认为,惠州可以作为示范区,实现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的华丽转型。“这种华丽转身不是自动生成的,而是需要借助深圳的创新能力和金融优势,借助广州的人才、政策和管理经验,推动惠州制造业华丽转身。”

关于人才引进。

创新科技人才政策,科学制定科研创新机制。

目前很多城市都引进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人才作为载体,成功的案例也很多。科学设计科技人才政策对促进创新显然至关重要。

江林表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实力参差不齐,商业项目最终可能无法盈利。因此,基于项目引进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目的过于明确,利益过于强烈,可能会导致两个极端的相遇。一旦项目无法商业化盈利,引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将面临流失的可能。

“比如中科院(惠州)加速器驱动嬗变系统研究设施、中科院(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设施等重大科研项目,这两个基础科研项目短期内不会产生成果,短期内也不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或经济效益,但这两个科学仪器可以为惠州带来很多高技术人才进行交流或长期工作。”江林说,惠州应该在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评价方面有所作为。要大胆创新科技人才政策,科学制定科研创新机制,让科研人员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自由交流的空间、自由想象的空间。科学的评价体系

引进和培育创新技术企业,我市可以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企业?江说,深圳和广州拥有巨大的金融、人才和政策支持优势。对于已经成长到一定水平的大型创新科技企业来说,很容易被一线城市吸引。“我认为惠州可以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的‘第一岛链’作为符合惠州特色的创新源头,特别是吸纳成长型创新型小微企业进入惠州进行产业化,有效补充‘第一岛链’中的产业,最终实现‘第二岛链’中创新动能的集聚。”

江林认为,惠州可以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着力提升孵化器规模和功能,加快完善孵化服务支撑体系,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孵化链条,着力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

“此外,惠州可以结合石化和电子信息两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延伸产业链的专业孵化器,如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等。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实力引领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孵化企业到孵化产业的转变。”江林说。

专家名片

江林,现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岭南学院金融系教授、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所长、港澳研究中心副主任。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