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互联网 > 正文

中外大学学者:大学是产学研合作的“开拓者”和“服务商”

发布时间:2021-09-07 18:06:30来源:

导读 中外学者:大学是产学研合作的“开拓者”和“服务商”。“当前,智能制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高校既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也是科研转

中外学者:大学是产学研合作的“开拓者”和“服务商”。

“当前,智能制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高校既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也是科研转化的服务商。”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副校长、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会员马克普莱斯22日在重庆表示。

当日,2018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智能制造与可持续能源国际大会在重庆举行。会议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重庆大学和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高校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分析、智能计算与机器人、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等主题齐聚一堂。并展示和分享相关产业发展中热点、难点课题的最新科研成果,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为新经济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支撑。MarkPrice表示,工程学院10年来与1000多家创新企业达成合作;近五年来,政府和企业累计支持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英镑。“我们是科技创新的开拓者。以工程科学领域为例,十分之一的思路可以研究,只有30%的项目可以投入市场。”

MarkPrice认为,全世界都在抓住智能发展的机遇。中英两国都希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技术跨越。双方可以通过交流合作,优势互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航天工程学院教授I-陈明表示,智能化浪潮吸引了全球众多中小企业的关注,这是高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好机会。“在科研领域,一个新产品的诞生需要较长的传播周期,而高校有充足的研究人力,能够快速感知市场需求,并能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行业提供定制化的功能。”陈一鸣提到,在产学研转型过程中,新加坡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校本课程中规定,学生须在相关领域实习半年以上,这将有助于他们优化设计,以应对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发展迅速。不仅有需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高校激发科研活力带来了机遇。”在英国生活和工作了21年的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外聘院长明金林建议,通过建立孵化平台,将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起来,打通产学研一体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生产力发展。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