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散文,讲述了郑国在危急关头,依靠烛之武的智慧与口才,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军,从而化解了国家危机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精炼、结构严谨,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分析。
以下是对本文知识点的总结:
一、文章概述
-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年》
- 作者:左丘明(春秋时期史官)
- 体裁:记叙文
- 主要郑国面临晋、秦两国联合进攻,烛之武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秦穆公退兵,最终使郑国得以保全。
- 主题思想:强调智慧与言辞的力量,体现个人在国家危难中的重要作用。
二、人物分析
| 人物 | 身份 | 性格特点 | 在文中作用 |
| 烛之武 | 郑国大夫 | 智慧、冷静、善于言辞 | 成功劝退秦军,挽救郑国 |
| 秦穆公 | 秦国国君 | 善于权衡利弊 | 被烛之武说服,撤军 |
| 晋文公 | 晋国国君 | 志在扩张 | 与秦联合攻郑 |
| 郑伯 | 郑国国君 | 无能、求救 | 推动故事发展 |
三、重点语句及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夜缒而出,见秦伯。 | (烛之武)在夜里被绳子吊下城墙,去见秦穆公。 |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怎敢冒犯您的权威? |
|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穿越别国来统治远方的土地,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
|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 再说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答应给他焦、瑕两地,但晋君早上渡河,晚上就筑起了防御工事。 |
四、写作特色
1. 结构紧凑:全文围绕“退秦师”展开,情节清晰,逻辑严密。
2.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多用对话形式,增强表现力。
3. 对比手法:通过秦、晋两国的矛盾,突出烛之武的智谋。
4. 寓理于事:通过具体事件传达深刻道理,如“以退为进”、“利益至上”。
五、知识点总结表
| 类别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僖公三十年》 |
| 主旨 | 通过烛之武的劝说,展现智慧与外交的重要性 |
| 人物 | 烛之武、秦穆公、晋文公、郑伯 |
| 写作手法 | 对话描写、对比、比喻 |
| 重点句子 |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越国以鄙远……” |
| 启示 | 在危机中要善于运用智慧和沟通,争取有利局面 |
通过学习《烛之武退秦师》,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还能体会到古代政治家的谋略与语言艺术。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读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