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墙原意是什么】“阋墙”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这句话的意思是: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对外却能共同抵御外敌。后来,“阋墙”一词被用来形容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争斗或矛盾,尤其是兄弟之间的不和。
一、总结
“阋墙”原意是指兄弟在家中发生争执、争吵,后来引申为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它强调的是内部分歧,而非外部敌人。这一成语多用于描述家庭关系紧张、亲情疏离的情景。
二、详细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来源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意 | 兄弟在家中争吵 |
引申义 | 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 |
使用场景 | 描述家庭成员之间不和、争执 |
文化意义 | 强调家庭团结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应和睦相处 |
三、使用示例
- 原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现代用法:他家最近因为财产问题闹得阋墙,连亲戚都看不下去了。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阋墙”的关系 |
手足情深 | 形容兄弟姐妹之间感情深厚 | 与“阋墙”形成反差,强调和谐 |
分崩离析 | 指分裂、解体 | 与“阋墙”有相似之处,但程度更严重 |
同室操戈 | 家中人互相攻击 | 与“阋墙”意思相近 |
五、结语
“阋墙”虽然源自古代诗句,但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家庭内部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有分歧,也应以理解与包容为主,避免因内部矛盾而失去彼此的支持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