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墙谇帚是什么意思】“阋墙谇帚”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家庭内部的争斗或矛盾。以下是对该成语的详细解析,包括其出处、含义及用法。
一、
“阋墙谇帚”出自《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原意是说兄弟之间在家中争吵,但对外却能共同抵御外敌。后来,“阋墙谇帚”被引申为家庭内部发生矛盾,甚至争吵,有时也用来比喻因内部不和而影响整体利益。
其中,“阋墙”指兄弟在墙内争吵;“谇帚”则指用扫帚打人,象征责骂或冲突。因此,整个成语强调的是家庭或团体内部的纷争与不和。
需要注意的是,“阋墙谇帚”并非常见成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古文阅读中。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阋墙谇帚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意 | 兄弟在家中争吵,对外却能共同抵御外敌 |
引申义 | 家庭或团体内部发生矛盾、争吵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内部不和 |
现代使用频率 | 较低,多见于文学或古文语境 |
同义词 | 内讧、家丑、兄弟阋墙 |
反义词 | 团结、和睦、同心协力 |
三、注意事项
由于“阋墙谇帚”属于较为冷门的成语,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若在写作或阅读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同时,建议在正式场合使用时,先进行适当解释,以免造成误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内容,可参考《诗经》原文或相关注释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