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有余辜的意思是什么】“死有余辜”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犯下的罪行极其严重,即使被处以死刑也难以抵偿其罪过。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谴责意味,通常用于对恶人或严重犯罪者的评价。
一、
“死有余辜”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原意是“死有余罪”,后演变为“死有余辜”,强调罪行之重,以至于死亡都无法完全偿还其罪责。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多用于批评那些行为极端恶劣、危害极大的人,表示他们应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此成语具有强烈的道德评判色彩,常见于新闻报道、文学作品或评论文章中,用来表达对某些人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死有余辜 |
拼音 | sǐ yǒu yú gū |
出处 | 《左传·隐公四年》:“其子死有余辜。” |
基本解释 | 形容罪行极其严重,即使被处死也无法抵偿其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带有强烈谴责意味。 |
近义词 | 罪大恶极、十恶不赦、死不足惜 |
反义词 | 功过相抵、无罪可罚、罪不当罚 |
使用场景 | 新闻评论、文学作品、法律评价等场合 |
示例 | 那个贪污受贿的官员,可谓死有余辜。 |
三、结语
“死有余辜”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性恶行的深刻批判。它提醒我们,对于那些严重损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应当给予最严厉的谴责与惩罚。同时,在日常使用中,也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