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水质标准】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与卫生,各国和地区均制定了相应的饮用水水质标准。这些标准涵盖了水源选择、处理工艺、水质检测等多个方面,旨在控制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防止因饮水导致的疾病传播。
以下是对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主要指标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和理解。
一、水质标准概述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是我国现行的饮用水水质管理依据,规定了饮用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包括微生物、毒理学指标、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等。该标准适用于集中式供水单位提供的生活饮用水,也适用于分散式供水系统。
二、主要水质指标分类及限值
指标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标准限值 | 说明 |
微生物指标 | 总大肠菌群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表示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
耐热大肠菌群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更具代表性地反映污染程度 | |
大肠埃希氏菌 | CFU/100mL | 不得检出 | 与肠道致病菌相关 | |
毒理学指标 | 砷 | mg/L | ≤0.01 | 长期摄入可导致慢性中毒 |
汞 | mg/L | ≤0.001 | 对神经系统有害 | |
铅 | mg/L | ≤0.01 | 影响儿童发育 | |
镉 | mg/L | ≤0.005 | 有毒且易蓄积 | |
铬 | mg/L | ≤0.05 | 长期摄入可能致癌 | |
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 色度 | 度 | ≤15 | 影响外观及饮用体验 |
浑浊度 | NTU | ≤1 | 影响视觉和消毒效果 | |
臭和味 | 无明显异臭异味 | - | 感官要求 | |
肉眼可见物 | 无 | - | 水中不应有悬浮物 | |
pH值 | - | 6.5~8.5 | 保证水的稳定性和腐蚀性 | |
溶解性总固体 | mg/L | ≤1000 | 反映水中矿物质含量 | |
其他指标 | 氰化物 | mg/L | ≤0.05 | 高毒性物质 |
氟化物 | mg/L | ≤1.0 | 过量可能导致氟斑牙 | |
硝酸盐 | mg/L | ≤10 | 长期摄入可能影响血液功能 |
三、标准实施的意义
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因饮用水污染引发的疾病,提高供水安全水平。同时,也为供水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推动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进步。
四、结语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饮用水水质标准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相关部门应持续加强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确保每一滴水都符合安全、卫生的标准,真正实现“饮水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