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全文解释】《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的一则小故事,讲述了魏晋时期的名士王戎在年幼时的聪明机智。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刻,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善于观察、思考,并做出理性判断。
一、原文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人皆信然。
二、全文解释
| 词语 | 解释 | 说明 |
| 王戎 | 晋代名士,以聪明著称 | 魏晋时期著名人物,后成为“竹林七贤”之一 |
| 尝 | 曾经 | 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
| 诸小儿 | 许多小孩 | 指其他孩子 |
| 游 | 游玩 | 表示一起玩耍 |
| 李树 | 李子树 | 长满李子的树 |
| 多子 | 果实很多 | 表示树上有很多李子 |
| 竞走取之 | 争着跑过去摘 | 形容孩子们争相去摘李子 |
| 唯戎不动 | 只有王戎没有动 | 表明他没有参与抢李子 |
| 人问之 | 别人问他 | 其他人对他的行为感到好奇 |
| 答曰 | 回答说 | 王戎给出自己的理由 |
| 树在道边而多子 | 树长在路边却结了很多果子 | 这是一个逻辑推理 |
| 此必苦李 | 这一定是苦的李子 | 王戎认为,如果李子是甜的,早就被人摘光了 |
三、总结
《王戎不取道旁李》讲述的是一个年仅七岁的王戎,在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抢摘,而是通过观察和推理,判断出这些李子可能是苦的。他的冷静分析和理性判断,体现了他早年的智慧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观察力的重要性:事物表面看似美好,未必真的有益。
- 理性判断的价值:面对诱惑时,应保持冷静,进行合理分析。
- 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盲目跟随他人,要有自己的判断。
四、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故事出处 | 《世说新语·雅量》 |
| 主角 | 王戎(七岁) |
| 故事内容 | 看到路边李树果实多,其他孩子抢摘,王戎未动并说出原因 |
| 王戎的观点 |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
| 启示 | 观察、理性、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
| 语言风格 | 简洁、含蓄、富有哲理 |
这篇文章通过对《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详细解释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同时也为学习古文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