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苦学原文及翻译】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终成一代大家。他的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苦学”精神的典范。以下为《王冕苦学》的原文与翻译,并结合其学习精神进行总结。
一、原文
> 王冕者,诸暨人。幼贫,父使牧牛。冕于牛背上读书,或夜坐佛寺,借灯光而读。尝以竹片为笔,瓦片为砚,木板为纸,写书于其上。人见之,笑曰:“此儿痴也。”冕曰:“吾志在学,岂以贫为耻?”遂终身不倦。
二、翻译
王冕是浙江诸暨人。他小时候家境贫穷,父亲让他去放牛。王冕常常坐在牛背上读书,有时晚上坐在寺庙里,借着灯光读书。他曾经用竹子做笔,瓦片当砚台,木板当纸,在上面写字。人们看到后,笑着说:“这孩子太傻了。”王冕说:“我的志向是学习,怎么会因为贫穷感到羞耻呢?”于是他一生都不懈怠地学习。
三、总结与分析
王冕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学子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他虽出身贫寒,却不因环境而放弃求知,反而以顽强的毅力和创造力克服困难。这种“苦学”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
| 项目 | 内容 |
| 人物 | 王冕,元代著名画家、诗人 |
| 出身 | 家境贫寒,父亲让他放牛 |
| 学习方式 | 借灯光读书、自制文具、坚持不懈 |
| 他人评价 | 被嘲笑“痴”,但他不以为意 |
| 精神内涵 | 不畏艰难、志在求学、持之以恒 |
四、启示
王冕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学习并不依赖于物质条件,而在于内心的坚定与努力。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怀理想,持之以恒,终能有所成就。他的经历不仅是对“苦学”的诠释,更是对“志学”的生动写照。
通过王冕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学习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选择。在当今社会,虽然条件优越,但“苦学”精神依然不可或缺。愿我们都能像王冕一样,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