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或古文中,意指事先做好准备、防范未然。它带有深谋远虑、谨慎行事的意味。在现代语境中,“绸缪”虽然使用频率不高,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章中仍可见其身影。
一、
“绸缪”一词源于古代,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其中“绸缪”原意为修缮房屋,后来引申为事先做好准备。
在现代汉语中,“绸缪”多用于表达“预先筹划、防患未然”的含义,常用于形容对未来的规划和应对措施。例如“绸缪帷幄”、“绸缪未雨”。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绸缪 |
拼音 | chóu móu |
词性 | 动词 / 形容词(古义) |
原意 | 修缮房屋,加固墙壁 |
引申义 | 预先筹划、防患未然 |
使用场景 | 文学作品、正式文章、成语中 |
近义词 | 预备、准备、谋划、筹措 |
反义词 | 懈怠、疏忽、仓促、无备 |
典型用法 | “绸缪未雨”、“绸缪帷幄”、“绸缪于未雨之时” |
现代使用 | 不常见,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表达 |
三、结语
“绸缪”虽不常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其背后蕴含的智慧值得我们借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提前做好准备、未雨绸缪,都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理解并运用这一词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也能增强我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