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立词语解释】“兀立”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某种事物或物体高耸、挺拔地站立在某处,具有独立、不依附的意味。该词多用于自然景物或建筑等场景中,带有一定的形象感和画面感。
一、词语总结
词语 | 兀立 |
拼音 | wù lì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常作动词) |
含义 | 高耸、挺拔地站立;独立、不依附 |
用法 | 多用于描写山峰、建筑物、树木等 |
近义词 | 耸立、屹立、矗立 |
反义词 | 倒伏、倾斜、倒塌 |
出处 | 多见于古代诗词与现代文学作品 |
二、详细解释
“兀立”一词中的“兀”意为“高耸、突起”,而“立”则表示“站立”。两者结合,形成一个富有画面感的词语,常用来形容某个物体高高耸立,给人以震撼或肃然之感。
例如:
- 山峰兀立:形容山峰高大、突出,独自矗立在群山之中。
- 古树兀立:指一棵古老的树木孤零零地站在荒野中,显得格外醒目。
- 石像兀立:描绘一座石雕人像静静地伫立在某个地方,仿佛在守望。
此词不仅用于自然景象,也常用于人文景观,如雕塑、建筑等,表达一种庄重、独立的精神气质。
三、使用示例
句子 | 解释 |
山顶上有一块巨石兀立,宛如守护神。 | 描写石头高耸、独立的形象。 |
那座塔楼兀立在城市中心,引人注目。 | 表达建筑物的高大和突出。 |
古老的松树兀立在悬崖边,历经风雨。 | 强调树木的坚韧与孤独。 |
四、写作建议
在使用“兀立”时,可结合具体语境,如描写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或人物形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同时,注意避免与其他类似词汇(如“耸立”、“屹立”)混淆,根据语境选择最贴切的表达方式。
结语
“兀立”虽为常见词语,但其独特的意境和形象感使其在文学和写作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恰当的运用,可以让文字更具画面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