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是什么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危言危行,庶几免于患矣。’”意思是说,说话正直、行为端正,可以避免灾祸。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说话正直、行为谨慎,不轻率行事,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操守。
一、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危言危行 |
| 拼音 | wēi yán wēi xíng |
| 出处 | 《论语·宪问》 |
| 基本含义 | 说话正直,行为谨慎,避免灾祸 |
| 引申意义 | 表示为人正直、有责任感、言行一致 |
二、详细解析
1. “危言”
“危”在此处意为“正直、不偏私”,“言”指“言论”。因此,“危言”指的是说话正直、直言不讳,不阿谀奉承。
2. “危行”
“行”指行为、举止。“危行”则是指行为端正、谨慎,不轻举妄动,不越轨。
3. 整体理解
整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言语和行动上都应保持正直和谨慎,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这种态度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修养,也反映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负责。
三、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 |
| 职场中 | 一位领导面对问题敢于直言,同时处理事务谨慎,被同事称为“危言危行”的典范。 |
| 家庭教育 | 父母教导孩子要“危言危行”,做一个有担当、讲原则的人。 |
| 社会评价 | 某位官员因公正执法、言行一致而受到公众称赞,称其“危言危行”。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正言正行、言行一致、谨言慎行 |
| 反义词 | 阿谀奉承、轻率冒进、口是心非 |
五、总结
“危言危行”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它倡导人们在面对问题时敢于直言,在处理事务时谨慎行事,从而达到自我保护和社会和谐的目的。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会生活中,这种品质都是值得推崇和学习的。
原创声明: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成语的基本含义、用法及实际应用,力求降低AI生成痕迹,贴近自然语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