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言危行什么意思】“危言危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宪问》:“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后世引申为“危言危行”,意指说话正直、行为端正,虽可能引起争议或风险,但出于正义和原则。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敢于直言不讳、坚持原则的人。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危言危行 |
| 拼音 | wēi yán wēi xíng |
| 出处 | 《论语·宪问》(后世引申) |
| 含义 | 指说话正直、行为端正,虽可能招致非议,但出于正义与原则 |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形容有责任感、有操守的人 |
| 近义词 | 言行一致、正直无私、刚正不阿 |
| 反义词 | 奸言巧语、虚伪做作、趋炎附势 |
二、详细解释
“危言危行”中的“危”并非指“危险”,而是指“正直、严肃”的意思;“言”指言论,“行”指行为。因此,“危言危行”可以理解为“正直的言论和端正的行为”。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是非、善恶时,能够坚守原则,不因外界压力而妥协。虽然这种行为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或误解,但其本质是值得肯定的。
例如,在职场中,有人敢于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即使这会得罪上级,也依然坚持说出真相,这就是“危言危行”的体现。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举例 |
| 职场 | 某员工发现公司财务有问题,选择向上级反映,尽管可能影响人际关系 |
| 社会 | 公民在公共场合批评不公现象,表达自己的观点 |
| 文化 | 历史上一些文人因直言进谏被贬,但仍坚持道义,如包拯、海瑞等 |
四、常见误区
- 误认为“危言危行”是危险的言行:实际上,“危”在这里是“正直、严肃”的意思,不是“危险”。
- 误用为贬义:虽然“危言危行”有时会引发争议,但整体上是褒义词,表示正直和勇敢。
五、结语
“危言危行”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品质,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勇气与责任担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鼓励和尊重那些敢于说真话、做正事的人,因为他们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