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的意思】“唐突”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形容行为或言语过于直接、冒犯,缺乏应有的礼节或考虑。它多用于批评他人在不恰当的场合做出不合时宜的举动,带有贬义色彩。
一、
“唐突”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意为“突然、鲁莽”,常用来形容人在言行上不够谨慎,尤其是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过于直接或无礼的行为。这个词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语义深度。
在现代汉语中,“唐突”虽不如“冒犯”“失礼”等词常见,但其含义明确,适用于描述那些因缺乏礼貌或时机不当而引起他人不适的行为。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唐突 |
拼音 | táng tū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含义 | 行为或言语过于直接、冒犯,缺乏礼节 |
出处 | 古代汉语,如《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均有使用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某人行为的批评 |
近义词 | 冒犯、失礼、鲁莽、突兀 |
反义词 | 礼貌、委婉、含蓄、得体 |
示例 | 他当众指出领导的错误,显得有些唐突。 |
语境 | 社交场合、正式场合、文学作品中常见 |
三、补充说明
“唐突”一词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历史、礼仪等语境中仍有一定的保留价值。它的使用往往体现出说话者对礼貌与分寸的重视,也反映了传统文化中对“礼”的强调。
在写作中适当使用“唐突”,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深度,使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结语:
“唐突”虽非高频词汇,但其含义明确、适用范围广泛,尤其在需要强调礼貌与分寸的语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词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