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王实甫高中课文原文】一、文章总结
《长亭送别》是元代杂剧家王实甫所著《西厢记》中的重要片段,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后成为经典教学内容。该段描写的是崔莺莺与张生在长亭分别时的深情场景,展现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
全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刻画了人物情感的复杂变化,尤其是崔莺莺在离别时的忧伤与不舍,以及她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束缚与压抑。
本篇文字以总结形式呈现,并辅以表格对比,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和人物性格。
二、与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 |
出处 |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 |
体裁 | 元杂剧中的“唱词”部分,属于戏曲文学 |
主题 | 爱情与离别、封建礼教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
主要人物 | 崔莺莺、张生、老夫人、红娘 |
情节概述 | 张生即将赴京应试,崔莺莺在长亭为他送别,二人依依惜别,情感真挚动人。 |
语言风格 | 优美抒情,富有诗意,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
情感基调 | 悲哀中带着希望,离别中充满眷恋 |
艺术特色 | 人物心理描写细腻,语言婉转含蓄,情感真挚动人 |
思想意义 | 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
三、关键语句分析
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这是崔莺莺在送别时所唱的曲词,描绘了秋日萧瑟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凄凉氛围。
2.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以景写情,将枫叶的红艳比作离人的泪水,表达了深切的离愁别绪。
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与担忧,流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四、结语
《长亭送别》不仅是《西厢记》中极具代表性的片段,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描写爱情与离别的经典之作。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高中生学习古典文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文的总结与表格对比,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