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一蹶不振什么意思】“一蹶不振”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遇到挫折或失败后,无法恢复元气,情绪低落,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遭受打击后陷入低迷状态,难以重新振作。
一、词语解析
- 词性:动词性成语
- 结构:联合式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一蹶不振,遂至于死。”
- 含义:比喻一旦遭遇失败,就再也无法恢复过来。
二、词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一蹶不振 |
拼音 | yī juě bù zhèn |
含义 | 一旦受挫便无法恢复,失去斗志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失败后状态 |
近义词 | 一败涂地、萎靡不振、灰心丧气 |
反义词 | 东山再起、重振旗鼓、奋发图强 |
使用场景 | 描述个人、团队、企业等在失败后的状态 |
例句 | 他因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信心面对挑战。 |
三、使用示例
1. 由于投资失败,公司一蹶不振,员工纷纷离职。
2. 虽然比赛输了,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更加努力训练。
3. 她在事业上一蹶不振,直到遇见新的机会才重新找回自信。
四、注意事项
- “一蹶不振”强调的是“失败后的无力感”,而不是单纯的失败本身。
- 该成语常带有较强的负面色彩,适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中。
- 在口语中,可以使用“没劲了”、“提不起精神”等更通俗的说法替代。
五、总结
“一蹶不振”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人在遭遇打击后无法恢复的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描述个人的心理状态,也可用于形容组织、企业的低迷时期。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语言中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