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文质彬彬中彬彬什么意思】在汉语中,“文质彬彬”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举止文雅、有礼貌、气质得体。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超过了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俗;如果外在的文采超过了内在的品质,就会显得虚浮。只有文采和品质相得益彰,才能称为君子。
其中,“彬彬”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词之一,它在句中起到修饰作用,表示一种适度、和谐的状态。
一、
“文质彬彬”整体意思是指人的文采与品质相辅相成、恰到好处,表现出一种优雅、得体的风度。“彬彬”在这里的意思是“文雅、有礼貌、秩序井然”的样子,强调的是内外兼修、举止得当的状态。
“彬彬”一词在古文中多用于描述礼仪、文雅、秩序等,带有褒义色彩,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有良好的教养和风度。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例句 |
文质彬彬 | 指人的文采与品质相辅相成,举止文雅、有礼 | 《论语·雍也》 | 形容人风度翩翩、有教养 | 他为人谦逊有礼,文质彬彬,深受大家喜爱。 |
彬彬 | 文雅、有礼貌、秩序井然的样子 | 古文常见 | 多用于修饰人的举止或环境 | 他说话彬彬有礼,让人感到舒服。 |
三、拓展理解
“彬彬”不仅用于形容人,也可以用于描述某种氛围或环境。例如:“礼仪彬彬”、“秩序彬彬”,都表示一种有条理、有礼貌的状态。
此外,“彬彬”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是在描写人物形象时,常用来表达对一个人良好修养和风度的认可。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文质彬彬”不仅是对一个人外在表现的赞美,更是对其内在修养的高度评价。而“彬彬”作为其中的关键部分,承载了文雅、有礼、有序的多重含义,是中华文化中重视礼仪与修养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