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中的粟指的是什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唐代诗人李绅《悯农》诗中的名句。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民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的辛勤劳作,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其中,“粟”是一个关键的字词,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诗句的内涵。
一、
“粟”在古汉语中通常指一种谷物,尤其指小米,也叫“稷”。在古代,“粟”不仅是粮食作物的一种,还象征着农业和国家的根基。在《悯农》这首诗中,“粟”代表的是农民辛勤耕种的粮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农业生产重要性的认识。
从历史角度看,“粟”在古代中国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它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因此,在诗歌中使用“粟”这个词,不仅具有实际意义,也富有文化象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粟”的含义 | 古代指小米,即今天的小米或糜子,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
文化象征 | 象征农业、丰收与国家的根本,常与“稷”并称,合称“社稷”。 |
在诗中的作用 | 表达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的珍贵,体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现代对应 | 小米(去壳后的稻谷)或糜子,属于五谷之一。 |
三、结语
“春种一粒粟”不仅是一句简单的诗句,更承载着古代农耕文明的智慧与情感。通过了解“粟”的真实含义,我们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古人对土地、粮食以及劳动的敬畏之心。这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应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每一位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