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秕糠读音】“秕糠”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文学或书面语中。了解其正确读音有助于在阅读和写作中准确使用该词。以下是对“秕糠”一词的读音及相关信息的总结。
一、词汇解析
秕糠(bǐ kāng)
- 秕:指未成熟的谷粒,通常质地较硬,不能食用。
- 糠:谷物脱壳后的皮屑,常用于饲料或作为副产品。
合起来,“秕糠”泛指谷物中的杂质或无用部分,也可引申为不重要的事物或人。
二、读音说明
词语 | 拼音 | 声调 | 注音符号 | 英文注释 |
秕 | bǐ | 三声 | ㄅㄧˇ | husk of grain |
糠 | kāng | 一声 | ㄎㄤ | bran |
三、常见用法示例
1. 《诗经·小雅》: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与子逝,今我来思。……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与子逝,今我来思。……”
虽未直接出现“秕糠”,但“黍”“稷”等均为谷物,与“秕糠”概念相关。
2. 现代用法:
- “他不过是社会上的秕糠,毫无价值。”
- “这些文章内容空洞,不过是文字的秕糠。”
四、总结
“秕糠”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其读音为 bǐ kāng,其中“秕”读第三声,“糠”读第一声。它不仅表示谷物中的杂质,也常被用来比喻无用之人或无意义的内容。在日常语言中虽不常见,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仍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词汇或古汉语知识,可参考《现代汉语词典》或《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等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