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路篇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子路篇”是《论语》中的第十三篇,主要围绕孔子与弟子子路之间的对话展开,内容涉及为政、修身、礼仪、仁德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的教诲与期望。
一、
《子路篇》共29章,内容多为孔子与其弟子子路的问答,涉及政治、道德、教育等方面。孔子强调为政者应以身作则、正己正人,主张“君子务本”,提倡礼治与德治并重。同时,他也指出子路性格急躁、好胜,常在言辞中表现出锋芒,但孔子仍对其寄予厚望,鼓励他不断修养自己。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子路问为政之道。孔子说:“要走在百姓之前,辛勤工作。” |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
君子和而不同,周而不比。 | 君子能够和谐相处,但不盲从;能够团结众人,但不勾结。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自身端正,不用命令也会有人跟随;自身不正,即使下令也不会被听从。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想要修养自身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心志的人,首先要使心意真诚。 |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君子安详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安详。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共同谋划事情。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善事,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 君子以言语超过行动为耻。 |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 我没见过像爱美色那样爱德行的人。 |
三、总结
《子路篇》通过孔子与子路的对话,传达了儒家关于为政、修身、处世的重要理念。孔子强调“正己”、“慎言”、“重德”,反对急功近利和只顾私利的行为。同时,他对子路的批评与鼓励并存,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这篇内容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政治哲学,也为后人提供了修身养性的指导原则。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都应注重内在修养,做到“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