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一炬是什么意思】“付之一炬”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将某物彻底毁灭、烧毁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形象地表达了“烧毁”的动作,还带有一种决绝、不留余地的意味。它常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中,用来形容对某些事物的彻底放弃或毁灭。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付之一炬 |
拼音 | fù zhī yī jù |
出处 | 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焚其积聚,弃其城郭,付之一炬。” |
含义 | 把某物全部烧毁,表示彻底毁灭或放弃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述文物、建筑、文件等被毁 |
近义词 | 烧毁、焚毁、化为乌有 |
反义词 | 保存、保留、收藏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物损毁 | 那些珍贵的古籍在战火中被付之一炬,令人惋惜。 |
建筑破坏 | 敌人攻入城后,将整个宫殿付之一炬。 |
情感决绝 | 他把旧日的照片和信件都付之一炬,表示彻底放下过去。 |
三、成语背后的文化含义
“付之一炬”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描写,更是一种态度的表达。它象征着一种决断与无情,往往出现在历史事件、战争场景或个人情感的转折点上。这种行为通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意愿,表明说话者或行动者对某物已经不再有任何留恋或希望。
四、总结
“付之一炬”是一个具有强烈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意指将某物彻底烧毁,多用于描述对物品、记忆或过去的彻底放弃。它不仅是一个动词短语,更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态度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常使用,但在文学、历史或情感叙述中,它能有效传达出一种决绝与无奈的情绪。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