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周密古诗及翻译注释】《观潮》是南宋词人周密所写的一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散文,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古诗”,但因其文辞优美、意境深远,常被后人引用和传颂。本文将对《观潮》进行简要总结,并附上翻译与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文章总结
《观潮》是周密在浙江钱塘江边观潮时所作的一篇散文,描写了每年八月十八日钱塘江潮水的壮观景象。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潮水的气势磅礴、节奏分明,以及人们观赏潮水时的热烈氛围。文章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潮水初起,到高潮涌来,再到潮退之后,层层递进,极具画面感。
二、原文、翻译与注释
原文 | 翻译 | 注释 |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最壮观的景象。 | “浙江”即钱塘江,“伟观”意为壮观的景象。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浙河之潮,倍于常时。 | 从农历十六日到十八日,钱塘江的潮水比平时更加盛大。 | “既望”指农历十六日,“倍于常时”说明潮水特别大。 |
玉尘飞舞,银山倒立,万马奔腾,声如雷鼓。 | 白色的浪花飞舞,银色的山峰倒立,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声音如同雷鸣鼓声。 | 运用比喻,形容潮水的壮观景象。 |
民间有俗语曰:“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 民间有句话说:“弄潮儿站在潮头之上,手中红旗却未被淋湿。” | 形容弄潮儿勇敢无畏,技艺高超。 |
余尝游于海,见巨浪排空,未若此潮之奇也。 | 我曾经游览过大海,看到巨大的波浪冲天而起,但不如这潮水奇特。 | 表达对钱塘江潮水的赞叹之情。 |
三、文章特点总结
特点 | 描述 |
描写细腻 | 周密通过对潮水的细致描写,展现出其动态之美。 |
修辞丰富 | 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 |
结构清晰 | 从潮水初现到高潮,再到潮退,层次分明。 |
文化内涵 | 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审美追求。 |
四、结语
《观潮》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文精神的体现。周密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文学素养,为我们留下了这篇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阅读和理解此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钱塘江潮的壮丽,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