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译文】一、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是出自《世说新语》的一则小故事,讲述了书圣王羲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到一位门生家中做客,并在墙上题字的故事。这则故事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书法造诣,也反映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谦逊。
故事大意是:王羲之曾去拜访一位门生的家,在其家中看到一面墙,便随手在上面写了几行字。后来这位门生将墙上的字洗掉,重新粉刷,但王羲之却表示:“我虽不善书,然笔意尚可。”他并不因自己并非专业书法家而自卑,反而以一种平和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作品。
这段文字体现了王羲之对书法的热爱以及他谦虚低调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士人之间相互尊重、重视才华的文化氛围。
二、原文与译文对照表
原文 | 译文 |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 | 王羲之曾经到他的门生家里去 |
见壁上书 | 看见墙上写着字 |
因题数行于上 | 于是就在上面写了几行字 |
后门生洗去之 | 后来这个门生把墙上的字洗掉了 |
重粉饰之 | 重新粉刷了墙壁 |
羲之曰 | 王羲之说 |
“吾虽不善书,然笔意尚可。” | “我虽然不擅长书法,但笔意还是可以的。” |
三、延伸思考
从这则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书法大师,更是一位有修养、有风度的文人。他并未因为自己的书法水平而自视过高,也没有因为别人洗掉自己的字而恼怒,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接受现实。
这种态度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在艺术创作还是日常生活中,保持谦逊与包容的心态,往往能带来更多的成长与和谐。
结语
“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虽短,却蕴含深意。它不仅是一段关于书法的小故事,更是一则关于人生态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