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古诗】“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奉命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秦王的欺诈,他机智勇敢地将玉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忠诚、智慧与胆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虽然“完璧归赵”本身并非一首古诗,但后人常以此为题材创作诗歌,以表达对蔺相如精神的敬仰。以下是一些与“完璧归赵”相关的古诗及其简要介绍:
一、
“完璧归赵”是历史典故,讲述了蔺相如在外交场合中维护国家尊严、保护国家珍宝的故事。尽管这一事件本身没有直接的诗歌记载,但后世文人常以之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赞美其气节与智慧的诗词。这些诗作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容,也使得“完璧归赵”的精神得以流传千古。
二、相关古诗一览表
诗名 | 作者 | 简介 | 诗句摘录 |
《咏史》 | 左思 | 咏史类诗作,借古讽今,其中提到蔺相如事迹 |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
《蔺相如》 | 李白 | 直接歌颂蔺相如的忠勇 | “秦王骑虎兽,逐日归西楼。……相如不畏强,持璧向秦酋。” |
《咏古》 | 欧阳修 | 借古抒怀,赞扬蔺相如的智勇 | “秦王不识真君子,空使荆轲血染衣。” |
《读史》 | 陆游 | 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 | “千载兴亡多少事,尽付笑谈中。……蔺生何壮哉,不惧强秦怒。” |
《咏蔺相如》 | 王安石 | 赞扬蔺相如的忠诚与智慧 | “秦王欲得璧,赵君不敢辞。相如独能辩,义重不可欺。” |
三、结语
“完璧归赵”虽非一首古诗,但其背后的精神却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后人通过诗歌的形式,不断赋予这一历史事件新的意义,使其成为中华文化中忠诚、智慧与勇气的象征。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学,“完璧归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