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日常问答 >

一字之师出于哪一个典故

2025-09-21 17:25:13

问题描述:

一字之师出于哪一个典故,在线等,求秒回,真的火烧眉毛!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17:25:13

一字之师出于哪一个典故】在汉语文化中,“一字之师”是一个非常有深意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文学或语言方面给予自己深刻指导的人。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严谨态度和对师道的尊重。

一、总结

“一字之师”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中的一个故事。贾岛在创作诗句时,反复推敲“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推”与“敲”字,最终在一位老和尚的建议下选择了“敲”字。这位老和尚因此被贾岛尊为“一字之师”。

项目 内容
成语 一字之师
出处 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诗中故事
含义 指在文字上给予自己重要指导的人
典故背景 贾岛作诗反复推敲用字,得高僧指点
教育意义 强调语言的精准性和虚心求教的精神

二、详细故事

唐代诗人贾岛是一位以苦吟著称的文人,他写诗非常讲究用词的准确性和意境的完美。一次,他在创作《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写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一句时,对“推”和“敲”两个字产生了犹豫。

“推”字显得安静,适合表现僧人悄然入寺的情景;而“敲”字则更显生动,能突出月下的声音,增强画面感。于是,他反复斟酌,不知该如何选择。

后来,他遇到一位名叫“韩愈”的官员,韩愈当时正在骑马外出,贾岛便上前请教。韩愈听后,认为“敲”字更符合诗意,因为“敲”字不仅有动作,还带有一种声音的美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

贾岛听后大为佩服,从此将韩愈视为自己的“一字之师”,并以此表达对韩愈在文字上的指导之恩。

三、延伸思考

“一字之师”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语言的重视,以及对知识的谦逊态度。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不再像古人那样逐字推敲,但“一字之师”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无论是在写作、演讲,还是日常交流中,一个字的改动,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一字之师”源于贾岛与韩愈之间的文字推敲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语言艺术的追求和对师长的尊敬。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虚心听取他人意见,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