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文言文翻译】《强项令》是出自《后汉书·酷吏传》中的一篇短文,讲述的是东汉时期一位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官员董宣的故事。本文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董宣的个性与气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一、文章总结
《强项令》讲述了董宣担任洛阳令时,因不惧权贵、秉公执法而受到皇帝赞赏的故事。文中通过董宣拒绝向公主低头的情节,突出了他“强项”(即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文章语言简洁,寓意深刻,体现了古代士人对正义和尊严的坚持。
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董宣,字少平,南阳人也。 | 董宣,字少平,是南阳人。 |
为洛阳令,不避权贵。 | 他担任洛阳令时,不回避权贵。 |
公主骄纵,常有不法。 | 公主骄横放纵,常常违法乱纪。 |
宣收捕之,不避其威。 | 董宣逮捕她,不畏惧她的权势。 |
帝怒曰:“欲以我女为奴耶?” | 皇帝生气地说:“你想把我女儿当奴仆吗?” |
宣曰:“臣奉法不阿,不敢失礼。” | 董宣说:“臣依法办事,不偏不倚,不敢失礼。” |
帝乃止。 | 皇帝于是作罢。 |
后赐钱百万,拜为太守。 | 后来赏赐他一百万钱,任命他为太守。 |
三、内容分析
1. 人物形象鲜明
董宣是一个典型的清官形象,他敢于对抗权贵,不惧威胁,体现了儒家提倡的“正直”精神。
2. 情节紧凑有力
文章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从公主违法到董宣执法,再到皇帝发怒,最后董宣赢得尊重,结构清晰,富有张力。
3. 主题深刻
通过董宣的行为,传达了“法不可违”的理念,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四、启示与思考
《强项令》不仅是一篇历史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在面对权力与压力时,应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力。这种“强项”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司法,还是日常生活,都需要有人敢于坚持正义,维护公平。
结语
《强项令》虽为古文,但其思想与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者,不是靠权势压人,而是以正直和勇气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