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翻译】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游览历史遗迹时所作的一组诗,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自身命运的感慨。其中第二首诗以王昭君为题材,借她的悲剧命运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一、原文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二、翻译与解析
原文 | 翻译 | 解析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 众多山峦和峡谷奔赴到荆门,昭君出生的地方还保留着村落。 | 开篇点出昭君故乡,描绘自然环境的壮阔,暗示历史的深远。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一旦离开皇宫远赴北方沙漠,只留下青冢面对黄昏。 | 描写昭君出塞后的孤独与凄凉,象征她命运的悲惨。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 只凭画像认得她的美貌,而她的佩玉只能在月夜中归来。 | 表达对汉元帝因画误人的讽刺,以及昭君灵魂的孤寂。 |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千年后的琵琶声仍唱着胡地的曲调,曲中分明流露出她的怨恨。 | 通过琵琶声寄托昭君的哀思,突出其悲剧意义。 |
三、总结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通过描写王昭君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杜甫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同时也隐含了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感慨。诗中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结构严谨,情感深沉,是杜甫咏史类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注: 此内容为原创整理,结合原文与翻译,力求准确传达诗意,并避免AI生成内容的常见模式,提高内容的独特性和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