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于耳的意思】“不绝于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声音持续不断、接连不断地传入耳朵。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或话语频繁出现,让人难以忽视。
一、
“不绝于耳”字面意思是“不断传入耳朵”,引申为某种声音或话语连续不断,令人耳中不断响起。它常用于描写环境中的声响(如音乐、喧闹声)或人们的议论声等。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在使用时,需注意其适用对象是“声音”或“话语”,不能用于其他抽象概念。同时,“不绝于耳”强调的是“连续不断”的状态,而非“声音的大小”。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不绝于耳 |
拼音 | bù jué yú ěr |
含义 | 声音连续不断,传入耳朵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言不绝于耳,行不绝于目。”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声音或话语的连续性 |
近义词 | 耳目不暇、络绎不绝、接连不断 |
反义词 | 鸦雀无声、悄无声息、戛然而止 |
示例 | 他的话不绝于耳,让人无法忽视。 |
适用场景 | 描述声音持续不断的情景,如音乐、喧闹、议论等 |
三、使用建议
在日常写作中,若想表达“声音不断传来”的意思,可以使用“不绝于耳”。但要注意语境的合理性,避免误用。例如:
- 正确:音乐会的旋律不绝于耳,令人心醉。
- 错误:他的想法不绝于耳,令人烦躁。(此处“不绝于耳”应改为“不绝于口”)
通过了解“不绝于耳”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