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什么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表面上敷衍、应付的态度。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应帝王》,原意是形容人假装顺从、不露真实意图,后来引申为对人或事采取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的态度。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虚与委蛇 |
拼音 | xū yǔ wēi yí |
出处 | 《庄子·应帝王》 |
释义 | 表面上敷衍、应付,不真诚对待他人或事物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虚情假意、阳奉阴违 |
反义词 | 认真负责、坦诚相见、全力以赴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对人或事态度不端正,缺乏诚意 |
二、详细解释
“虚与委蛇”中的“虚”指虚假、不真实;“与”是应对、迎合;“委蛇”则是曲折、迂回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指在与人交往中,表面迎合、敷衍,内心却另有想法,不真诚、不直接。
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工作中、生活中对人对事不够认真、只做表面功夫的人。比如,有人在接受任务时答应得很快,但实际执行时却拖延、敷衍,这就是“虚与委蛇”的表现。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领导布置任务后,员工只是口头答应,但实际上没有落实,这就是“虚与委蛇”。 |
日常交流 | 朋友问你意见,你只是点头附和,没有表达真实想法,也属于“虚与委蛇”。 |
人际关系 | 在一些社交场合中,为了不得罪人而说些客套话,其实并不真心,也可用此成语形容。 |
四、注意事项
- “虚与委蛇”多用于贬义,表示对人或事态度不认真。
- 在正式写作中,需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误用。
- 此成语较为文言,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书面语中较为常见。
五、总结
“虚与委蛇”是一个具有明确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对人对事态度敷衍、不真诚。它强调的是表里不一、虚伪应对的行为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应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