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与委蛇的意思】“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表面上敷衍、应付,实际上并不认真对待某事。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中的典故,原本是形容一种处世态度,后来逐渐演变为带有贬义的表达方式。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虚 | 虚假、不真实 |
与 | 对待、应对 |
委蛇 | 通“逶迤”,意为曲折、敷衍 |
整体意思是:表面应付、敷衍了事,内心并不认同或重视。
二、出处与演变
- 出处:出自《庄子·应帝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如老妇之见。吾与汝游于无何有之乡,相与而不知其所以然。”
后来“虚与委蛇”被引申为一种表面应付、不认真处理的态度。
- 演变:最初并无明显贬义,后多用于批评那些对事情不认真、只做表面功夫的人。
三、用法与语境
场景 | 使用示例 |
工作场合 | 他对这份报告只是虚与委蛇地看了一遍,没有提出任何修改意见。 |
人际关系 | 他和领导的关系一直很微妙,很多时候都是虚与委蛇地应对。 |
日常生活 | 面对朋友的请求,他总是虚与委蛇,不愿真正帮忙。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敷衍了事、搪塞、应付、马虎 |
反义词 |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全力以赴、诚恳对待 |
五、总结
“虚与委蛇”是一个具有较强贬义色彩的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在面对任务或他人时,只做表面文章、不真心投入的行为。它强调的是态度上的敷衍和不真诚,适用于工作、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使用中,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贬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