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的正确解释】乌桕,学名 Sapium sebiferum(又名:木蜡树、鸦舅、桕树),是大戟科乌桕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尤其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较为常见。乌桕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因其果实和树皮具有多种用途,在传统中医药和民间工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乌桕生长于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常作为绿化树种或经济林木种植。其叶片在秋季会呈现出红、黄、橙等多种颜色,极具观赏性,因此也被广泛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乌桕的主要特征与用途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 | 乌桕、木蜡树、鸦舅、桕树 |
学名 | Sapium sebiferum |
科属 | 大戟科 乌桕属 |
生长环境 | 温暖湿润,耐旱耐贫瘠,多见于中国南方 |
树高 | 可达10-20米 |
叶片 | 单叶互生,卵形或椭圆形,秋季变色 |
花期 | 春季开花,花小,呈黄绿色 |
果实 | 坚果状,外皮坚硬,内含种子 |
用途 | 观赏、药用、木材、油脂提取 |
药用价值 | 树皮、叶子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利湿等功效 |
民间用途 | 种子可榨油,用于制作蜡烛或润滑剂 |
总结
乌桕是一种兼具生态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植物。它不仅在自然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无论是作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还是作为中药材或工业原料,乌桕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了解乌桕的特性与用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植物,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其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