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造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姗姗来迟”是一个常用且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迟到得比较晚,带有轻微的调侃或无奈情绪。下面将对“姗姗来迟”的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展示其常见搭配及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一、
“姗姗来迟”出自《诗经·邶风·简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动作缓慢,迟迟不来。在现代汉语中,它多用于描述迟到、延迟到达的情况,语气较为轻松,有时也带有一丝幽默意味。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宜用于正式场合过多强调时间上的延误,否则可能显得不够尊重。适合用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表达一种温和的批评或自嘲。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用法说明 | 搭配对象 | 例句 |
姗姗来迟 | 形容人或事物到来得很晚,动作缓慢 | 人物、事件、物品等 | 她总是姗姗来迟,让大家等了好久。 |
姗姗来迟 | 表达一种轻微的不满或无奈 | 人物、活动 | 约会的时候他姗姗来迟,我等得不耐烦了。 |
姗姗来迟 | 用于描写场景或氛围 | 事件、情况 | 这场演出姗姗来迟,观众们已经有些失望。 |
姗姗来迟 | 用于自嘲或幽默表达 | 自己或他人 | 我今天上班又姗姗来迟,真是越来越懒了。 |
姗姗来迟 | 描述某种事物迟迟未出现 | 项目、消息、结果等 | 那个方案一直姗姗来迟,影响了整体进度。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姗姗来迟”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方式。掌握这类成语的用法,不仅能丰富语言表达,还能让文章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