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的意思是什么】“紫菀”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植物学和中医领域。它既是一种植物的名称,也常被用作中药名。以下是对“紫菀”的详细解释,结合其来源、特性、用途等内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紫菀”是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属于常用中药材之一。其名称中的“紫”字源于其根部颜色呈紫色或紫褐色,“菀”则有茂盛、繁盛之意,可能与其生长环境或形态有关。
在中医中,紫菀性味辛、苦、温,归肺经,具有润肺下气、消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等症状。此外,紫菀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作用,现代研究也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除了药用价值外,紫菀也是一种观赏植物,因其花色丰富、形态美观,常被种植于园林或庭院中。
二、表格:紫菀的基本信息一览
| 项目 | 内容 |
| 拼音 | zǐ wǎn |
| 英文名称 | Aster Root / Purple Aster Root |
| 植物学分类 | 菊科(Asteraceae)紫菀属(Aster) |
| 学名 | Aster tataricus L. f. |
| 别名 | 紫苑、款冬花、青菀、猫儿菀 |
| 形态特征 |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片互生,花为紫色或淡紫色,根部呈纺锤形 |
| 药用部位 | 干燥根及根茎 |
| 性味 | 辛、苦、温 |
| 归经 | 肺经 |
| 功效 | 润肺下气、消痰止咳 |
| 主治 | 咳嗽、痰多、气喘、咽喉肿痛 |
| 用法用量 | 煎服,常用量3~9克;也可入丸散 |
| 现代研究 | 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 |
| 观赏价值 | 花色艳丽,常用于园林绿化 |
| 生长环境 | 多生于山坡、林缘、草地等湿润地区 |
三、结语
“紫菀”不仅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同时也是一种兼具观赏性的植物。在中医临床中,紫菀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而在现代研究中,其药理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了解“紫菀”的含义与特性,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这一传统药材及其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