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愤填膺的意思解释词语】“义愤填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正、不合理现象的强烈愤怒和正义感。它不仅是一种情绪的体现,也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立场。
一、
“义愤填膺”出自《左传》,原意是因正义而愤怒,胸中充满愤慨。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来形容人对不公事件感到极度愤怒,内心充满正义感。这个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欺压、腐败等行为时的反应。
该成语结构为“义愤”与“填膺”结合,其中“义愤”指因正义而产生的愤怒,“填膺”意为充满胸膛,形象地表达了情绪的强烈程度。使用时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二、词语解析表
词语 | 拼音 | 释义 | 用法 | 出处 | 近义词 | 反义词 |
义愤填膺 | yì fèn tián yīng | 因正义而愤怒,胸中充满愤慨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强烈的正义感 | 《左传》 | 义正辞严、怒不可遏 | 心平气和、无动于衷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社会评论:
“面对贪官污吏的腐败行为,他义愤填膺,决定向有关部门举报。”
- 文学作品:
“看到无辜者被冤枉,她义愤填膺,写下了那篇揭露真相的文章。”
- 日常表达:
“他对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义愤填膺,甚至在会议上公开批评。”
四、注意事项
1. “义愤填膺”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在正式写作中需注意语境,避免过度夸张。
2. 该词不适合用于轻松或幽默的语境中。
3. 使用时应确保前后语句逻辑清晰,避免造成理解困难。
五、结语
“义愤填膺”不仅是语言中的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和对不公的反抗。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绪虽常见,但如何理性表达、合理应对,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