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起鹘落是什么意思】“兔起鹘落”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庄子·说剑》:“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此其所以为善也。”后来在宋代苏轼的《晁错论》中也有使用:“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大祸不可救。……故曰:‘兔起鹘落,少纵则逝。’”
这个成语原意是形容兔子刚一跳起,鹘(一种猛禽)就迅速扑下捕捉,比喻动作敏捷、迅速,机会稍纵即逝,必须立即行动。
一、
“兔起鹘落”原指兔子跳跃时,鹘鸟迅速出击捕食,后来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快,机会转瞬即逝,需要迅速抓住时机。常用于强调行动的果断和及时性。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常见于议论文或历史类文章中,表达对机遇的重视和对行动力的强调。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兔起鹘落 |
出处 | 《庄子·说剑》、苏轼《晁错论》 |
原意 | 兔子跳起,鹘鸟迅速扑下捕食 |
引申义 | 比喻动作迅速、机会稍纵即逝 |
使用场景 | 强调果断行动、把握时机 |
文体风格 | 较为书面、文学性强 |
近义词 | 机不可失、稍纵即逝 |
反义词 | 优柔寡断、错失良机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兔起鹘落”,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尤其适合在描述突发事件、战略决策或历史事件时使用。但需注意语境合适,避免用在日常口语中显得生硬。
如:“面对市场变化,企业必须做到兔起鹘落,才能抢占先机。”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仅了解了“兔起鹘落”的本义与引申义,还掌握了其使用场景和注意事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