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啼血是什么意思】“杜鹃啼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学典故,常用来形容极度悲伤、哀痛或忧郁的情绪。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一、
“杜鹃啼血”字面意思是“杜鹃鸟啼叫时流出血来”,但实际上并非真实现象,而是古人根据传说和诗词创作出的一个象征性表达。杜鹃鸟在传统文化中被视为哀怨、思乡、悲情的象征,其叫声凄厉,常与离别、忧愁联系在一起。
这一成语多用于描写深切的哀伤、无法排遣的忧思,有时也用来比喻忠贞不渝的情感或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二、表格形式展示答案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杜鹃啼血 |
出处 | 源自古代诗词及传说,常见于唐宋诗词中 |
字面意思 | 杜鹃鸟啼叫时流出血来 |
实际含义 | 形容极度悲伤、哀痛、忧郁的情绪 |
文化象征 | 哀怨、思乡、悲情、忠贞、离别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抒情表达等 |
相关诗句 | 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
现代用法 | 常用于形容深切的悲痛或对往事的怀念 |
注意事项 | 非字面意义,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象征意义 |
三、延伸解释
“杜鹃啼血”的典故最早可追溯到古蜀国的传说。相传古蜀王杜宇(又称望帝)因治水有功,死后化为杜鹃鸟,每到春天便啼叫不止,声音凄凉,仿佛在诉说亡国之痛或思念之情。后人将这种鸟的叫声与哀伤情绪联系起来,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学意象。
在现代汉语中,“杜鹃啼血”虽不再作为字面描述使用,但其象征意义依然深远,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影视作品中,成为表达内心痛苦与深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诗词或历史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