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言笑成语解释】“不苟言笑”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严肃、不轻易说笑,表情庄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性格沉稳、为人正直的人,尤其在正式场合或面对重要人物时表现得更加严谨。
该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君子不以辞尽人,不以言举人。”虽未直接出现“不苟言笑”,但其精神与之相通,强调言行有度、不轻浮。
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苟言笑 |
拼音 | bù gǒu yán xiào |
出处 | 《礼记·曲礼上》(意涵相关) |
释义 | 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严肃,不轻浮。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严肃认真、庄重拘谨、不苟言谈 |
反义词 | 喜形于色、嬉皮笑脸、诙谐幽默 |
例句 | 他一向不苟言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使用场景举例:
1. 职场环境:领导在会议上不苟言笑,显得专业而有威严。
2. 学术场合:教授在讲台上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学生肃然起敬。
3. 礼仪场合:婚礼上新人表情庄重,不苟言笑,体现尊重。
注意事项:
- “不苟言笑”强调的是“不随便说话和笑”,并非完全不笑,而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保持庄重。
- 有时可能被误解为冷漠或不近人情,因此使用时需结合具体语境。
- 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一个人性格内敛、不善表达情感。
总之,“不苟言笑”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礼”的重视,也反映了个人修养与气质的体现。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适当使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