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泗滂沱什么意思】“涕泗滂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极度悲伤或感动时的流泪状态。它不仅表达了眼泪的多,还包含了鼻涕和泪水同时流出的情景,形象生动,情感浓烈。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涕泗滂沱 |
拼音 | tì sì pāng tuó |
出处 |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騤騤,六辔如琴。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后世引申为形容悲痛至极。 |
含义 | 形容极度悲伤或感动时,眼泪和鼻涕一起流下,形容情绪激动、泪流满面的样子。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描写人物在重大事件中表现出的强烈情感。 |
近义词 | 泣不成声、泪如雨下、悲痛欲绝 |
反义词 | 喜笑颜开、无动于衷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感人故事中:如亲人去世、离别时刻等,常用此词表达深切的哀伤。
2. 文学作品中:如小说、诗歌中描写人物情绪时,增强感染力。
3. 演讲或致辞中:有时用来渲染气氛,表达对某事的深切感慨。
三、常见误用
- 误解为单纯流泪:实际上“涕泗滂沱”强调的是“涕”(鼻涕)和“泗”(眼泪)同时流出,不只是流泪。
- 过度使用:在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若滥用会显得过于文绉绉,不符合现代语言习惯。
四、总结
“涕泗滂沱”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适用于表达极度悲伤或感动的情绪。在写作中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用。通过理解其出处与含义,可以更好地掌握其用法,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