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马之交出处于哪里】“竹马之交”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童年时期就认识的朋友,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那么,“竹马之交”究竟出自哪里?下面将从出处、含义和相关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
一、出处与来源
“竹马之交”最早见于中国古代文献,具体出处可追溯至《后汉书·王符传》中的一段记载。原文如下:
> “同郡张衡,少时与符相善,每共游学,尝谓符曰:‘吾与子同为竹马之交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张衡和王符从小一起长大,经常一起学习、游玩,张衡称他们为“竹马之交”。这里的“竹马”指的是儿童玩耍时用竹竿当马骑的游戏,象征着童年的友谊。
二、含义解析
“竹马之交”字面意思是指小时候一起玩“竹马”的朋友,引申为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强调的是友情的纯真和长久。它不仅仅指年龄相仿的人,更强调一种深厚的、跨越时间的情感纽带。
三、文化意义
在古代文学和民间故事中,“竹马之交”常常被用来描绘友谊的美好与珍贵。例如,在一些历史小说或戏曲中,常会用“竹马之交”来形容主人公之间的深厚情谊,尤其是在乱世之中依然不离不弃的友情。
四、现代应用
如今,“竹马之交”不仅用于描述童年朋友,也可以泛指那些从小一起成长、关系密切的朋友。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常用于表达对过去友情的怀念或对旧友重逢的感慨。
五、总结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竹马之交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原意 | 小时候一起玩“竹马”的朋友 |
引申义 | 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友情深厚 |
文化意义 | 象征纯真、长久的友谊 |
现代用法 | 描述童年朋友或旧友之情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竹马之交”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童年友谊的珍视与怀念。了解其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