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家注名词解释】《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内容与历史背景,出现了多位学者对《史记》进行注释和补充。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是裴骃、司马贞、张守节三位学者的注释,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一、
“史记三家注”指的是对《史记》进行注释的三部重要著作,分别由裴骃、司马贞、张守节完成。这三家注释不仅对原文进行了逐句解释,还补充了大量历史资料、典章制度、地理沿革等内容,极大丰富了《史记》的学术价值。
- 裴骃注:最早出现的注释本,内容详实,注重考据,是研究《史记》的基础。
- 司马贞注:侧重于语言解释和人物考证,具有较强的文学性。
- 张守节注:注重地理和制度的解释,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史记》研究的重要基础。
二、表格展示
注释者 | 朝代 | 著作名称 | 主要特点 | 对《史记》的作用 |
裴骃 | 南朝宋 | 《史记集解》 | 注释较早,内容详实,注重考据 | 奠定了《史记》注释的基础 |
司马贞 | 唐代 | 《史记索隐》 | 注重语言解释和人物考证 | 补充了《史记》中的文化背景 |
张守节 | 唐代 | 《史记正义》 | 侧重地理与制度解释 | 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信息 |
三、结语
“史记三家注”不仅是对《史记》文本的补充说明,更是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帮助后人更全面地理解《史记》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至今,这三家注仍然是研究《史记》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