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仞的意思解释】“仞”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诗词中。它在汉语中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尤其在表示长度单位时较为常见。以下是对“仞”的详细解释。
一、
“仞”是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主要用于衡量高度或深度。其具体数值在不同朝代有所差异,但通常认为1仞等于5尺,而1尺大约为0.231米(以汉制为准)。因此,1仞约等于1.155米。在古文中,“仞”常用于描述山的高度、井的深度或建筑物的高度等。
此外,“仞”也常与“山”、“石”等词搭配使用,如“千仞”、“万仞”,用来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峰或陡峭的岩石。这类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中,具有较强的修辞效果。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汉字 | 仞 |
拼音 | rèn |
部首 | 人 |
笔画 | 4画(简体) |
释义 | 古代长度单位,1仞=5尺;也用于形容高耸、深邃的事物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古文、诗词,如“千仞”、“万仞” |
现代应用 | 较少使用,主要在文学、历史研究中出现 |
举例 | “青山万仞”——形容山高;“深不可测”——形容井深 |
相关词汇 | 仞高、仞厚、千仞、万仞 |
三、结语
“仞”虽不常用,但在古文阅读和文化研究中仍有一定价值。了解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表达方式,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已不再作为标准单位使用,但其在文学和历史语境中的意义依然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