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劳日拙出处于哪里】“心劳日拙”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虽然费尽心思、努力工作,但结果却越来越糟糕,事情越办越糟。这个成语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典故。下面我们将从出处、含义、用法及常见误用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成语出处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心劳日拙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吾先君文王,制礼作乐,而民不犯;今尔不务修德,而欲以兵胜,是心劳日拙也。’” |
作者 | 《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 |
原意 | 指人虽用心良苦,但因缺乏德行或方法不当,反而使事情更加棘手,效果适得其反 |
二、成语释义
- 心劳:指费尽心机、用心过度。
- 日拙:一天比一天显得笨拙、无能。
-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虽然很努力,但因为方法不当或缺乏道德基础,导致事情越来越难处理,结果不如预期。
三、使用场景与例子
场景 | 示例 |
工作中 | 他为了完成任务加班加点,但方案总是有问题,真是心劳日拙。 |
管理中 | 领导一味压榨员工,却忽略了团队士气,结果事倍功半,心劳日拙。 |
学习中 | 虽然每天复习到深夜,但成绩却不见提升,简直是心劳日拙。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问题 | 解析 |
误用为“心劳日拙”表示“努力有回报” | 错误!此成语强调的是“努力无效甚至有害”。 |
用于褒义场合 | 不宜,应避免在正面评价中使用该词。 |
与其他成语混淆 | 如“心力交瘁”、“事倍功半”,需注意区分含义。 |
五、总结
“心劳日拙”出自《左传》,原意是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努力、缺乏内在修养的人,最终导致事情更糟。它提醒我们,做事不仅要有心,更要有智慧和德行。在现代生活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可用于反思工作方式、管理策略以及个人成长中的误区。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心劳日拙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含义 | 努力却事与愿违,结果更糟 |
使用场景 | 工作、学习、管理等 |
常见误用 | 表示努力有成果、用于褒义 |
提醒 | 努力要讲究方法与德行 |
通过了解“心劳日拙”的出处与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避免误解,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引以为戒,做到“心正则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