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价而沽成语是什么意思】“待价而沽”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商业行为,后来被引申为一种人生或处世的态度。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或高价出售,体现出一种谨慎、观望和期待的心理状态。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待价而沽 | 指等待一个合适的价钱再出售。比喻人或事物在等待时机,希望得到更高的价值或回报。 |
二、出处与用法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最早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子贡……卖贵买贱,待贾而沽。”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对自身价值的自信,或对市场机会的等待,也可用于批评过于保守、不愿及时行动的行为。 |
近义词 | 坐等佳音、守株待兔、静候良机 |
反义词 | 有价即卖、见机行事、当机立断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求职 | 他一直想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所以选择“待价而沽”,不轻易接受低薪职位。 |
资产买卖 | 这套房子虽然地段不错,但业主坚持“待价而沽”,迟迟不肯降价出售。 |
个人发展 | 她认为自己的能力值得更好的平台,因此选择“待价而沽”,不急于跳槽。 |
四、成语寓意与启示
“待价而沽”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机会时要保持理性,不要盲目妥协,但也需注意避免过度等待而错失良机。适度的“待价”是智慧,过度的“待价”则可能变成固执。
五、总结
“待价而沽”作为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既体现了对价值的追求,也反映了对时机的把握。它既可以是积极进取的表现,也可以是消极观望的象征,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使其在实际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